《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全国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12:23:53

2007年全国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4、徐州会战

师:在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5、广州、武汉会战

师: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

对正面战场小结:由于全民族抗战,国共联合抗日,加上日本战线过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探究: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师:抗日战争的初期,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为主,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实行合作,沉重打击了日寇,但正面战场抗战并未能抵御住日寇的疯狂进攻,丧师失地严重,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的大片领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原因是什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生:分析材料和讨论后得出结论……

意图:1、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客观公正地看待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初期发挥的积极作用。2、通过分析材料、讨论等形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敌后根据地的开辟

设计:教师首先介绍洛川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意义,后引导学生看《敌后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意义和六个敌后根据地。为烘托气氛,选取背景音乐《游记队歌》。

(五)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设计:设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的出路,究竟何在?引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布置任务:课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专题学习网站中给出的提示归纳出《论持久战》的背景、意义、主要论点和依据,下一课时予以评价。(由于教学时间缩短5分钟,本节课重心在全民族抗战,故作此安排)

  三、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团结,自立自强,才能真正“亮剑”

教师设计:

1、小结本课知识,布置课后任务:①完成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基础思维训练②通过走访抗战老人、参观“伪满洲国皇宫”等活动,2周内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2、针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师:给出专题学习网站中讨论的问题:曾经的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当前的日本政府在中日历史问题,东海划界,钓鱼岛等问题的处理上,屡次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我们现应该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是选择毅然亮剑,还是继续韬光养晦呢?

生:讨论,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意图:①针对当前很有争议的中日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②教育学生要以史为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③鼓励中学生发扬亮剑精神,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③体验实践学习法,通过社会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历史和学习历史,学会充分准备和计划、大胆求证、认真地分析调查结果,并能对结果所显示出来的隐性问题进行解释。

3、全体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意图:宏扬爱国主义精神,怀念抗战英烈,烘托本课全民族抗战的主题。

     

本文发表于<<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教师版第15期


四川 杨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史实;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国共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掌握阅读、材料学习法,通过网络,学会收集、整理、归纳、质疑、比较材料,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2、学会思辨学习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注意听取他人不同的观点,逐渐使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客观和全面。

3、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影视、唱歌、讨论、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及反思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加深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路线,开辟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3、通过学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应该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奉献的仁人志士学习,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重点:七七事变爆发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过程、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和中共敌后抗战。

难点: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及如何评价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基础,是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八年之久、打破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保证。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近代的中国,它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曾经的史学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是一个党派的功劳,或者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可以忽略不提,甚至认为国民党在抗战中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近年来,随着史学观念和人们认识的转变,我们的青年同学又会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他们当然要否定一些“旧观念”,于是一种新的偏激的思想又占了较多的份额,而在两种观点的冲击下,更多的人是一种历史的虚无,历史的概念在头脑中极大地模糊了,课本上的知识无法内化,因此我们把“理解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作为抗日战争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