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2013届高三联合摸底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含参考答案).doc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历史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庭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13.《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 稳定系统”栏目中他们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舅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 )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1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贤 D.王夫人
15.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力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6.右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
由此可见 (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17.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引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 )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19.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手,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2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21.一战到二战期间,主要西方国家把一些在金融贸易上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和海外殖民地联系起来,组成不同的货币集团相互对抗。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签订关贸总协定
2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围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