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docⅠ卷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8 10:48:47

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婚姻为“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 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B.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国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3.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确立
5.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主要掌管的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8.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9.梭伦改革规定公民陪审法庭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对执政官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同时又按财产将全体公民分为“五斗麦斗士”“骑士级”“双牛级”“日佣级”,相应的官职对应相应的级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① 雅典各机构之间具有制约性      
② 雅典的民主具有普遍性
③ 雅典民主政治在索伦改革时期就已经成熟
④ 梭伦改革时雅典民主制是以财产多少为基础的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④            D.② ③
10.伯利克里讲到雅典民主政治时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种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A.轮番而治           B.人人平等          C.任人唯贤          D.人民主权
11.“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13.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下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4.“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
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
15.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① 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 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 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19世纪英国一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对这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A.“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最美妙的杰作”: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最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有色人种奴隶制”:体现该宪法反民主
17.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             B.宰相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18.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21.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则徐、孙中山都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反对封建统治  
C.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D.反对外来侵略
24.“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
25.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26.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需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27.《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糊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