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新人教必修3)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国近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累累硕果,有些科研成果已跻身世界前列,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息息相关,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探讨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核科学的发展,强调中国对核科学发展所坚持的一贯立场和态度;
(4)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提供史料、图片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
【教学内容】
1.“两弹一星”:
(1)
(2)
(3)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我国以自力更生为基点,以技术攻关为中心环节,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相互配套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掌握核武器设计制造的国家之一。现在,我国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使核技术用于和平事业;
(4)
(5)1984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6年2月,我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5年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6)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1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7)神舟飞船。
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生物技术方面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