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历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14 08:39:19

第四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江苏08考试说明】

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迁及其原因。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1)近代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服饰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西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20年代以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随着洋布的涌入,百姓穿洋衣洋袜的渐多。

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但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仍然是长袍马褂。

饮食变化: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也为百姓所接受。

“住”:沿海大城市里,西式住宅不断增加;高官显贵建花园式洋房。

原因:

1、西方列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开设商店、银行、各种洋货涌入,并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2、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促进:清政府在济南、武昌等地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商业。3、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4、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2)现代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吃”:从粮食等统购统销——“菜篮子工程”;“穿”: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住”:“安居工程”。

原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政府关注民生,长期以来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

(1)近代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

变化: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的法令;大城市的知识分子主张改变传统的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主张婚姻仪式简约文明;但在广大的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更是坚若磐石。社交礼仪、称呼、节庆等方面都有变化。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握手、鞠躬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用礼节。

原因:1、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追求文明、民主的生活方式。2、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使中国人思想观念逐渐进步和开放。3、西方民主思想观念的传播。

(2)现代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

变化:风俗习惯:涤荡封建糟粕;制定《婚姻法》;社会风气改变。

原因: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十一后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全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