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第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24 07:25:52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陈运敏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立意。而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地理学科技能;第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知识重组、系统归纳。系统化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侧重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所以,二轮复习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因此,搞好地理二轮复习是高考成功的关键一环。

 一、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基础知识的梳理 选择专题。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主要的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缺乏有序整合,造成在考试时难以快速正确地调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因此,第二轮复习的关键应是梳理已有的知识,将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加以系统梳理、有序存放,力求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专题的选择可依据各校的进度、学情、一轮复习情况等方面确定。最后加一个专题:课堂上发现的“错误点”、在重要测试的答题情况分析中,找出学生弱势的知识块、弱势题型及弱势能力点,找到增分潜力最大的“错误点”,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复习。这要求老师们平时做好记录。

 2、训练题的选择 存在问题:随意、不根据学情、针对性不强、不整合。 建议:

(1)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老师必须接触各类题型、题目,年轻老师更要多做题,从中找出适合学生的题目、题型,并进行归类。绝大部分的班级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讲题基本上是选择中等难度的题,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感到难度大,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因此,选题对于提高复习的效率显得特别重要。老师跳进题海,为学生捞上精品,学生得到精练。不同题型应多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多种题型,考试时容易找到突破口。

(2)题目的内容应以能力立意为主,尤其强调《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3)题目的呈现方式从易到难。应从最基础的开始,即平时所说的“母题”,逐渐加上条件,使题目的难度逐渐增加,就可以满足基础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做一组题,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课堂上精选的高考题如果难度较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先做较简单的题做铺垫,后逐渐增加难度,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3、题目的讲解 存在问题:满堂灌,拿起题就讲,随意。面面俱到,关键点、易错点不突出,不简洁,这样的课堂学生印象不深刻。高三老师说容易也容易,难也难,难在有效的讲解。 满堂灌可能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而地理思维能力短缺又成了考生难以取得理想考试成绩的主要制约因素。。 建议:根据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复习课”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复习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内化与建构,以及地理思维的优化与提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思维习惯。二轮复习题的讲解是在第一轮扎实复习的基础上,以及二轮专题复习时已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将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加以系统梳理、有序存放在脑海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讲题不仅是把这道题的答案讲明白就可以了,或者把相关的知识点讲明白就可以了,因为高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代替不了,因此教师讲题时关键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思维习惯,调动和运用已存放的知识。比如:以下两种课堂模式值得提倡,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模式一: 1、先讲一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2、答题思路:(1)学生找出题目中隐藏的条件 (2)看题目要求(学生分析,教师点评、点出易错点、关键点)(3)找出规律(4)[答题建模]方块,问学生:你觉得应注意什么?[解题体验]方块,问学生:你觉得这道题难在什么地方?点拨,分解难点。 模式二: 1、学生做题,讲思路2、教师点评:抓重点、注意点、类似题的解题方法。

3、教师语言少,学生思考、练习的空间大。 这两种模式一改高三复习课满堂灌的传统做法,易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2)明确每节课的选题。明确每节课选什么题,目的是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以什么方式呈现,要解决哪类题。

二、加强备课组的研讨

 1、关注对近年高考命题的研究 (1)研究动态变化的趋势 (2)准确的目标定位 确定的知识点,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比如地球的运动专题) 每节课复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3)提高测试题的命题质量

 2、从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析试题得分情况,分析致错原因、存在问题等,进行学生学习状态诊断,寻找解决措施。

 3、研究教学方法 (1)学生的状态 听了,明白了,下课,忘了。 不听,睡了。 教师的付出很多,但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关注了自己怎么去完成复习的任务,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也就是备知识点没有备学生。 有两方面关键的因素: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教师赶进度,课堂容量大,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积极性不高,造成学习的知识不够落实。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有效的复习 例:学习的内容→判读方法→(点拨)规律、技巧→例题→练习 建议:引导判读→学生总结规律、教师点拨、补充,板书,引起学生注意,印象深刻→例题→答题建模→疑难点

4、备课组在建立的模式下,研讨再深入到具体的教学问题,关键点、难点、重点用什么方式处理,特别是第一次上高三的年轻教师很需要这样的研讨。

 5、建立题库。以“母题”为基础,分类建立题库。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要过多强调学生的因素,了解学情、及时反思、调整复习方案。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做礼物来接受。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