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4 10:12:45
 

 

   

   

 

4.识读和运用光照图的基本思路

 

1)确定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和晨昏线:①若为侧视图,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②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③若为立体图,一般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此判断极点。④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是晨线与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反之是晨线。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纬度数与出现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数互余,或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经度数为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度数,其地方时为1200

 

3)确定日期或季节:①晨昏线过两极点,是321日前后(春分日)或923日前后(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是622日前后(夏至日)或1222日前后(冬至日);③其他情况的日照图,若无具体条件限制,则对应两个日期;④求某地的具体日期,可根据直射点日期结合地方时进行计算。

 

4)确定某点地方时:①充分利用图中四个隐含时间(6点、18点、12点、O点或24点);②其他地点的地方时可根据上述时间进行计算。

 

5)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度:①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位于昼(夜)半球部分的度差,除以15即为该地的昼(夜)长;②以地方时12时为对称点±昼长时间的12或以地方时24时(0时)±夜长时间的l2,可求得日出日落时间。

 

6)相关地理现象的判断:日变化现象应结合地方时判断;季节变化的现象应结合日期或季节进行判断,常涉及的现象有: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生长状况;南极臭氧空洞扩大的时间等。

 

5.理解三个运动规律: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地球自转运动是绕轴旋转运动,我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理解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绕日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运动,一般从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等方面来说明公转的规律。地球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6.把握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