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贵州省兴义一中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参看教材P88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二、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
形成基础 |
影响因素 |
分布规律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热量 |
太阳辐射 |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水分 |
海陆分布 |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水热状况 |
海拔高度 |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