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示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标:
① 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 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 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 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5、练习安排:
第14页选做复习题1-3题,这两道题是突出本节重点
知识和重点插图而安排的,第1题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现象的原因,第3题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
二、说教法
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要认真贯彻加强直观性的原则。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不可视为可视。在课件的使用中,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发现法巩固知识。
3、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演示、课件播放、指导目标、教师讲述、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地球仪、自制课件等。………………………………【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