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城市化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地理
《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城市化》是人教版地理下册第六单元《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由于本节地理数据繁多而枯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能否找到既便于老师的教学,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充分达到教学效果,本人对该节作了如下的处理: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学习。
2、挖掘传统教学优点,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3、在教学中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加强对图表的运用,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提供的地理信息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有助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二、设定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可能定位于”应该如何教?”,而淡化了“学生如何学?”,在如此教学思维方式之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新的理念,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的设计表
内容 基本要求
城市化的的含义 结合实际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意义,掌握城市化的标志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了解城市化进程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城市化的差异 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教学难点:运用地理数据,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地理事实的基本能力
四、多媒体的运用
地理摄影照片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启发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化”。城市化,简言之就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动态过程,它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征?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新课讲解
1、城市化的含义
①城市化的概念(板书)
[师]:什么是城市化?
[生]:阅读教材的文字系统并回答(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师]:概念剖析,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为人口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为地域城市化。
[师]:展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前后的摄影图片进行对比
[生]:未建之前,是郊区的农田和河滩地,建成之后是城市用地,由农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实现了地域城市化。
[师]:同学们,这就是典型的城市化。
[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来自农村,只要你们勤奋学习,高中毕业定有收获,当你们金榜题名,到大学去继续深造时,你就会由一位农家子弟(农村户口)变为一位都市学府的学子(城市户口),你就会亲身经历人口城市化的过程。
②城市化的意义(板书)
[师]:既然知道了城市化的概念,请问:城市化的过程给人们带来什么优越性呢?
[生]:众说纷纭
[师]:课件显示(教师略讲)
意义 说明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的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缩小城市居民差异 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差异缩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漫漫趋同
③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板书)
[师]:那么城市化有什么标志呢?有没有什么重要的衡量指标呢?
[生]:阅读教材的文字并回答:有三个标志,其一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其二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其三是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其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2、世界城市化进程(板书)
[师]: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如何?各个时期的特征和成因又是什么样呢?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完成以下表格中的相应内容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