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家园建设》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态家园建设
教学目标:
l、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生态家园建设
献计出力。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生态家园建设献计出力。
一、教学准备
l、学生自主组合成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参观、调查、访问。
2、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并依据学情制作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促进了生产发展,给农民带来诸多实惠。
恩施州地处山区,所辖8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偏低。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沼气,走生态富民之路。每个农户建沼气池可获政府补助500至1000元,年产沼气300多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州农村已建成家用沼气池31万口,适宜地区农户普及率达44%。
(二)交流互动,激发共鸣
1、是啊,可爱的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他正发生着同新月异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恩施生态家园建设变化。
2、有机播放学生调查、访问的录像片断,或展示图片,调查表等,以“围绕沼气池配套工程,恩施州实施以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主的“五改”工程:建设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用水困难;修筑通乡村油路、通村组公路、硬化入户路;推广使用沼气和省柴节煤灶,使厨房整洁、明亮;厕所和畜圈分离,推广以利用沼气和太阳能为主的洁厕和洗浴方式;与沼气池建设配套,住房和畜圈相对隔离。如今全州88个乡镇全部通公路;100%的村通电并解决通讯难,90%的村通广播电视;解决了51万人饮水困难,村村建有卫生室。
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建设,成为综合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疑难杂症”的金钥匙。当地农民称沼气池为“小康池”,并编成顺口溜:一口沼气池,解放农家女;一盏沼气灯,照亮新农村;一台沼气淋浴器,洗掉农村旧习气;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出门不湿鞋,汽车进得来。
恩施生态家园建设带动了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小池子推动大产业”,“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迅速,全州以魔芋、茶叶、无公害蔬菜等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重点龙头企业已达30家。使用沼气,可使森林免遭砍伐,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也促进了当地森林旅游、森林蔬菜、野生动物驯养、苗木花卉等产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照、数据的对比、录像的播放和调查汇报,使
学生感悟到家乡新旧的对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态家园建设变化,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
(三)谱写赞歌,展示才华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
的赞美之情。请听一听一位农民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
每口沼气池年产气约300立方米,以每立方米1.2元计算,沼液沼渣可综合利用,每口沼气池一年可使农家节约化肥、农药费用100元,总计可节支3100万元。开源节流,咱们农民每年可获经济效益,相当于人均增收40多元。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尽情地抒发对生态家园建设的美好感受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
你认为最美的一角,还可以用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6、小结:透过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汇报,老师也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
化
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学生的情感
与体验交织在一起,并在回味生活、展示生活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四、提出问题,课外延伸
生态家园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自豪与骄傲。
小学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