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 苏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画面构思和组织。
三、教学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会唱歌的树》:小路旁长出了一棵美丽的小苗,小山雀飞过这里发现了,围着它唱:“叽叽叽叽叽,大家走路要注意┅┅
问:这棵树为什么会唱歌?
生:因为这些小动物每天给它浇水、保护它,而且天天唱歌,小树听习惯了,所以也会唱它们的歌了。
(二)、赏析探究。
1、板书课题。
2、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大屏幕,介绍树的结构。)
3、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看大屏幕中的人们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
4、讲故事的活动:
1)生:同桌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2)学生:分小组创编故事。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问: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5、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分析画面表现大树的哪个部位、构思与构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分析)
了解树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构思。
(三)、创作表现。
1、思考:
1)准备画出什么样的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准备表现树的哪部分?
3)画面中有谁?
4)用什么方法表现,绘画或制作。
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
3、说出理由。
4、课后延伸: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关大树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