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剪纸意蕴》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此课题是为学生学习和了解剪纸的艺术风格与装饰特点而置的。重点介绍了剪纸的来源、作用、特点、制作方法等,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及其文化内涵并学会设计制作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剪纸作品。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剪纸有一定的好奇心,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但对于剪纸艺术的知识比较缺乏,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所以学习本节课应当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由简到繁。使学生正确的把握剪纸花纹的连续性,完整性。
三、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充分掌握从认识剪纸到创作剪纸的知识要点。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讲述和欣赏使学生明确剪纸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作用,了解剪纸的来源和特点。
2、初步学会剪纸创作的方法,并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自己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素材的搜集和图案的确定可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描画图案的过程巩固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及其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 四、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个环节,提问。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情景导入。引出与教材有关的并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剪纸艺术以及其来源、特点和作用。学生在此环节都表现的非常积极。踊跃回答提出的问题,充分调动起了课堂气氛。把他们平时见到过的剪纸(包括窗花、门上的“福”字和“喜”字等等)都罗列出来了。紧接着我趁着他们兴趣正浓的时候讲解了有关剪的来源、特点和作用。道出我国民间剪纸以日常生活、动物、植物、花鸟、戏剧人物等为题材。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并以其纯真、质朴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第二个环节,初步认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投影仪让学生看了一些剪纸作品。包括他们刚才回答到的一些剪纸作品,当学生看到他们的答案正确时,都很兴奋。学习兴趣很浓厚。 第三个环节,创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讲解了剪纸的整个创作过程。当然只是选取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造型。剪纸的创作过程分四个步骤:
一、确定内容 二、造型夸张
三、双线稿、添加纹样 四、剪刻
注意事项:形象要装饰性强,线与线要相连,每一部分不要刻断。要先刻中间的,再刻外边的,最后剪外形。(简单介绍刀法) 第四格环节,示范。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剪纸的创作过程,我以剪纸《卡通女孩》和《小兔子》为例,给学生展示了整个创作过程,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创作步骤图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很认真的在看、在学。因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五、教学目标改进意见: 对于枯燥的理论讲解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来说,是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美术课堂妙趣横生。关键是学生自己要参与近来,不能做一个课堂的旁观者。在讲授这节剪纸课时,只是简单讲述了剪纸的渊源、特点,而是重点展示了整个剪纸的创作过程,并且以图例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连续纹样、单独纹样等图案的剪刻图示,当教师用剪刀示范性的剪出好多小动物时,同学们的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因为他们觉得剪纸好象太简单了,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动手了,接着教师要乘机讲授了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为了能剪好,听的也很认真。当然真正让他们自己动手时出现的问题很多,线条的粗细把握不好,主要是单线条变双线条时还没掌握好;其次就是剪刻线条不圆润,不过这些都是熟能生巧的手下工夫,教师要鼓励同学们不要灰心,练习熟练了就好了。这样又使他们恢复了信心。在剪刻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提意见,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走下讲台,巡视指导。简单快乐的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活跃的气。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