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书法《砚边漫步》教学建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2 21:35:38

 本课为欣赏、分析与练习相结合的综合课,立足于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使学生打破书法只是写字的思维模式,从人文内涵、艺术创造、审美修养的角度去把握书法,增强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笔法发端与汉字的实用书写,其形式则是因为历代书写者审美追求的积淀,所以书法范畴内的笔法既表现出为笔毫引动形式的原则性规定,又包含着民族的、历史的审美观念的积淀,即一体两面地包含着笔法技法及审美内涵。

  教学应扣紧重点,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要贯穿始终,在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进行尝试性的练习,寻找结论和方法。教师不宜过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参与并积极思考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要重视图片、图例给学生视觉直观的感性体验,感性体验往往会引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成为探索性学习的开端。

  本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这里对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第一课时:围绕书法的审美价值进行阅读、欣赏、讨论等漫谈式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转换视角、敞开心扉谈出自己的体会,使学生常规地孤立地看待书法的角度得以转换。高中学生从媒体、展览、社会、家庭中或多或少得到过一些书法方面的信息,怎样分析认识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的书法观。教师要仔细地倾听,根据不同的意见作具体的引导,使学生从自我的体验中认识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书法是以线条形态构成的艺术等等特点。在学生学习情感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做“思考与交流”(《清平乐·六盘山》)的活动。观察、感受、体验后再以活动的方式具体落实,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是直观感受的沉淀过程,是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词内容、背景、线条形态、书写者的情感多角度地考察综合以后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在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体会交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欣赏、分析后,第二课时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基本认识,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视觉分析体验与实际操作体验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加深并强化学生对书法的认识。邀请当地的书法家参与,现身说法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聆听书法家介绍自身的书法经历,描述对书法本质的认识,讲解书法技巧的一般知识,并现场演示,即兴创作。在创作示范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书家身体姿势、执笔方式、执笔的松紧、书写习惯、写字速度、蘸墨多少等等细节,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观察结果对照印证,巩固学生的认识。

  老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以促成书法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为学生没有经过系统书法教育,再加上观察的结果可能与教材描述不相吻合,因此提出的问题可能出人意表。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的同时,在学生与书法家之间充当好沟通桥梁的作用。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