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绘画《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3 08:47:52

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理解图形表达的基本含义,解读绘画中不同图形的意义,能简略地阐释自己对绘画中图形的独特理解和思维内涵。在对线条的不同表现方式及情感传递的探究学习中,初步理解并感受绘画在人类生活中的特殊意义,掌握通过线来记录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果的不同方式,并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造型表现方式创作富有个性的绘画作品。乐于观察并探究生活中各种物象的形体特征,建立运用图形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绘画造型学习方式,为深入学习不同的绘画造型要素及各种表现方式、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分别建立在学生掌握绘画中的形来表意的三个层次上,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展开活动,或通过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灵活地选择任一活动,并结合课外活动的穿插交替进行。

  活动一:主要侧重于在理解绘画中的图形表意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用图形“说话”的绘画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绘画表现产生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活动二:以造型元素——线为基点,在分析美术家运用不同形式的造型语言表达特定的信息过程中,理解绘画的表现形式与人类的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表现形式来表现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思考,掌握绘画的基本造型要素,为下一步实践作好铺垫。

  活动三:在同一主题的不同联想与思考的绘画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绘画造型元素和表现形式,深入学习绘画造型与表现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绘画语言的表现能力。

  教学基本思路

  为了让学生较充分地理解绘画中图形表达的基本含义,并大胆地发表自己解读绘画图形的见解,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观察、解读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绘画作品中的图形意义入手,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学生对图形的独特感受中揭开绘画造型表现的学习序幕。继而通过“思考与交流”,将学生引入更深一层次的学习领域中,让学生在欣赏与分析绘画作品的同时,理解不同的图形表达方式传递不同情感和主题的意义。接下来通过尝试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对图形表现的学习欲望,让运用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可以从线条造型的尝试性练习切入主题,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逐步建立绘画造型表现的基本认知,同时学生也通过不断的尝试与体验获得绘画图形创意的基本技能。最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同样是用线条表现,却传达着完全不同的意义的探究学习中,打开一个更为有趣的学习通道,对下一环节的教学进行铺垫。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从绘画的图形表意这一角度导入对绘画造型艺术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关注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关注美术的图形语言符号,并乐于尝试用图形语言来表达感知与情感的意识。图形作为符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表意,而要做到表意,重要的不是象形,而是意念。我们看到毕加索的《少女与和平鸽》,并不会因为画中的少女与鸽子并不像生活中的少女与鸽子的形象而曲解这一作品的信息内涵,反而会因为画家巧妙的图形置换而更容易明晰这一绘画主题的意义。同样,各种标志中的人形也与实际形象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各种标志之间不能相互混淆。比如:男洗手间标志与女洗手间标志。正是各种表意的图形之间有着不能相互混淆的标志性内涵,图形才真正具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意义本身是抽象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和图形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卡西尔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在美术活动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图形的符号意义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画家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对象事物的含义,并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精神内容。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知、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传递语义信息的同时,还有意无意地传递出一些超语义信息,其中既包含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生命信息,同时也传递出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地域、民族所特有的风俗、观念、信仰等信息,也就是美术作品的深层文化意蕴。不同民族对线条语言有不同的理解与运用方式。中国画的线是绘画语言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它追求最大限度地表现绘画语言的丰富性。

  绘画中的线可以理解为点的运动轨迹。线可以在长度、宽度、方向上不同,也可以是连续或间断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粗或细的,直或弯曲的,静止或运动的。在几何学上,线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它是由运动产生的。在绘画中线是与点相对的结果,严格地说,线是绘画的第二元素。绘画以徒手画线作为主要语言形式之一。绘画中的线条是徒手完成的,速度、方向灵活多变,并富有情感色彩,与借助制图工具的帮助画出的几何线是有区别的。“线”在美术语言系统中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对物象轮廓、形体的表现,其次是线条自身的语言价值。由于线能够界定各种形状,表现体积、空间、质感、情绪等,因此线在绘画艺术语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认为,线是绘画语言中的名词与动词,以造型为其终极表述,是研究对象本质的语句符号,是我们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在我们的视觉交流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教材以线条来切入绘画造型表现的学习的目的也在于此。教材通过第4页的表格,从造型元素线的不同形式中剥离出美术语言的特殊交流方式与造型表现的规律,并通过对中西方美术作品中共性与特性的分析,来阐释绘画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信息,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走近美术,养成关注美术的人文内涵的学习意识。

  虽然本课中呈现的绘画作品给我们带来多方位的信息,有不同技法、不同风格流派、不同时代、不同画种的等等,但均围绕一个共同点:绘画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绘画借助不同的图形符号并赋予相应的含义来传递各种信息,它们共同演绎着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绘画作品的形式取决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而艺术家也正是借助他所创造的作品形式外观来实现与欣赏者的交流的。这种形式的根源来自于艺术家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曾用一个关于树的绝妙比喻来阐述自然、艺术家、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自然犹如树的根,艺术家是连接根与树冠的树干,作品则是美丽的树冠。也就是说当自然形象进入画面的时候,画家已使它们发生了改变。教材中的绘画作品就是要让我们学会阅读这种“语言”,并通过绘画语言去了解与分享画家的视觉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身边那么多被漠视的视觉形象在画家的笔下竟蕴藏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如果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建立一种用视觉语言来交流与沟通的生活方式,并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地观察、了解世界的态度,那将是这一课教学的最大收获了。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