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10 17:11:17

江苏邳州市第三中学 吴士柏 22130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又是此模块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版本的教材中都是作为重要的内容来编排的,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系列教材为例,小学、初中、高中各版本教材中都有相关内容,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即是“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通过关键词查询和分类查询的有效使用找到需要的信息,使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信息的获取是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以及信息交流的前提,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是信息素养水平的体现。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完成综合的搜索任务,培养搜索的技巧,提升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本节课学生通过体验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能感悟信息社会的特点,感受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快捷,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提升搜索信息、筛选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两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关键词的确定,综合搜索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知道搜索引擎的类别和作用,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了解关键词的逻辑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灵活应用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方法,掌握一些高级搜索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初步学会观察搜索结果,会筛选信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

情感目标:通过相关主题资料的分析与搜索,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信息收集与问题解决意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高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好学等学习品质,让学生具备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已经对互联网的功能有了感性认识,也通过使用浏览器体验过网上信息的特点,对于网络资源有了初步认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届高一年级学生因为来源广,信息技术能力有较大的层次差别。

四、资源分析

学校网络教室能连上互联网,教师用的计算机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可以控制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所有计算机装好了教学用的软件,准备了评价量表等文档模板,音响和投影设备也配备齐全,基本保证学生一人一台微机。教师准备好了演示用的素材。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精到的讲授和点拨来使知识系统化,提高效率。

演示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示进行示范、辅导。

讨论法: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拓展知识,增进了解。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员互帮互学,临桌同学互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六、教学过程:


  附表1:素材简记表

附表2:评价量表


  七、教学设计策略说明:

1、有的同学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过信息技术,也有的同学家中早已配备了电脑,对于信息技术理解比较深刻,操作能力也比较好,另有部分同学来自偏僻农村,由于教学装备少,很少使用过计算机,甚至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差,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有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教学目标要具备针对性。

2、分组要注意搭配,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小组成员之间要充分交流,让同学们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合作意识,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3、要注意课程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设置的任务可以是与当前学习的其它课程相关的知识,比如语文学科的课文背景,地理学科的人文景观,历史学科的人物、事件,政治学科的时政要闻,物理学科的实验规律等。

4、事先要选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搜索引擎的优势和缺点,着重体会逻辑关键词的运用。任务的设计具有主题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以及问题解决意识。例题的选用和任务的设置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更要考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5、虽然阅读教材本身是很好的自学方式,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操作性强,又因为课时比较紧张,所以在课堂上应避免长时间看书,但是必需明确,课前和课后要阅读教材,养成自学的习惯。

6、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真诚,如果学生演示得正确,要予以表扬,演示得不熟练或出现错误也要进行鼓励,不能打击其渴望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应尽量与学生直接交流,巡回查看和辅导学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比如某同学的机器断线了、死机了等,不要长时间只坐在教师机前监控或放任学生随意操作,要随时掌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进步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教学体会,整体上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能在主题任务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搜索信息,也有学生似乎兴趣过于广泛,老是搜索与游戏或流行歌曲相关的信息,要适当引导,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于分层教学,我认为主要是给学习基础和能力弱的学生事先补课,同时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要有基本的任务和提高的任务。教学目标要具备针对性。

2、分组要注意搭配,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小组成员之间要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组内的和谐关系的培养,让同学们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合作意识。

3、任务的设计突出主题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以及问题解决意识,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抑制部分学生的开小差现象。例题的选用和任务的设置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更要考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4、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真诚,多进行鼓励,但是不能盲目表扬,尤其不能纵容学生犯错误或搞恶作剧。教师应尽量与学生直接交流,多巡回查看和辅导学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随时掌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进步情况,灵活调整课堂进度。

5、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上出一堂好课,要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要精心设计课堂,要留有预案,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课堂,才可能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精神。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