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诗人谈诗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06:35:5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描绘体会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蕴涵的意境。

  2.在体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分析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3.在体悟诗歌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4.赏析《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写法特色,学习作者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清晰表达的方法。

  5.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

  2.了解鲁藜生平资料。

  鲁藜(19141999)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家庭贫苦,未读完高小即开始干各式活路,随父兄迁徒于湄公河两岸,得一台籍落魄文人陶冶影响,获得古典文学初步知识。1932年回国,在海外飘泊16年。七月派重要诗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而后参加左联。1936年在沪入党,1938年赴延安。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军区民运干事、战地记者。1949年任天津文协主席,1955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远离文艺界。1980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认为: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引入阶级学说。七七事变不久,胡风创刊《七月》,取意为二:抗战与现实主义。先后为周刊、半月刊、月刊,皖南事变后终刊。后又办《希望》(19451月-194610月),所刊作品收入胡风主编《七月诗丛》,人称七月诗派。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古往今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同学们的记忆积累中,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能背诵出来并简要地谈一下理由吗?

  同学们所谈的这些,都是我们赏析诗歌的角度。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从更多角度深入赏析诗歌。今天,我们就先共同赏析一首现代诗歌——现代作家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