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一双手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06:41:11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手的特征(总体印象)是奇丑。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手。)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引导谈感想并总结:这是一双            的手(创建绿色宝库的手、创造美的手……)

  师生共同在档案上添上一笔: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⑴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先从总体上描写这双手象半截老松木,然后分别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这双手的手背、手心、手指,从触觉角度如握手、搓手来写出手之大手之粗糙。这样从多角度地对“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一层层展示“天下第一奇手”。

  ⑵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

  ⑶“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

  2.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双手绿化了无数荒山秃岭,为祖国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通过想象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热爱林业事业,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的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六、拓展延伸,仿写“一双手”

  1.文章为了表现张迎善同志的崇高精神,用他的工作实绩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为什么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他的一双手上呢?你还能找到运用类似写作方法的文章吗?

  (本文别开生面,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是因为作者把握住了“一双手”与林业工人的关系,作者抓住“一双手”进行描写就获取了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从中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更能反映人物的高贵品质。以前学的文章中类似的写法,如: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

  2.课后完成短文:《         的手》

  课堂上我们看了自己的手,解读了张迎善的手,放学后,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手,可以说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短文《       的手》。

  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一点,多角度、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