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
|
教学目标 |
1、 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
|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
|
教学建议 |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利用早读等时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些了解。 |
|
教学过程 |
|
|
第一课时 |
||
步骤设计 |
教学互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一、 初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特点。 |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坪坝 绒球花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 山狸 凤尾竹 摇晃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A、他们的学生来自各个民族,他们的习惯、穿戴不同; B、他们学校周围的环境不同; C、学校里也有些不同(铜钟)。 |
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
二、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
再读课文,讨论并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我们的民族小学)。 |
学生写作要有顺序 |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
1、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词 2、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
有重点的示范难写及易错的字。 |
第二课时 |
||
三、 细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A、第一段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的有关句子。 B、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提问:1、假如你是小鸟,你想说些什么? 2、探究“安静”的作用。(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C、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赞美、自豪的感情。 |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
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民族小学?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紧密地团结在五星红旗下。) |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
巩固字词,书写字词 |
1、指名读生字,新词。 |
|
综合实践 |
布置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提示学生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再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中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
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