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09 08:03:51

第一课时


  师:以前我给你们上过什么课呀?
  生:《曼谷的小象》
  师:今天咱们还去曼谷吗?
  生:不去了。
  师:不去了,咱们就在教室里上什么课?
  生:《画洋桃》
  师:(教师板书)我不按笔顺写,我写了一个什么?
  生:口(kǒu)字。
  师:不对。想象一下。
  生:正方形。
  师:你说像什么?
  生:支老师写了一个大口的框。
  师:大口框,还有什么说法?
  生:像窗口。
  师:像窗口,你说。
  生:像画纸。
  师:像一张画纸,将来往里面画洋桃是吗?太小了。还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里写,成)这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分开了四份。
  师:分开了四份,那豆腐一分不就坏了吗?你说。
  生:这个豆腐切开了四份。
  师:对了,他用的,你用的是。哪一个合适?
  生:切。
  师: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下画,成)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一个盘子装着豆腐。
  师:盘子有那么高的沿儿吗?
  生:没有。
  师:你说。
  生:用碗装着豆腐。
  师:用碗?你说。
  生:用胶袋装着豆腐。
  师:用胶袋?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上加
  生:盖上盖。
  师:什么字啊?
  生:画。
  师:我刚才说了,我没按顺序写。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预备,齐。
  生:(学生用手比划)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折、竖。
  师: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师:这个字原来就会写,是不是呀?(板书)这是什么?
  生:杨(yáng)字。
  师:这是什么?(板书
  生:桃。
  师:见过杨桃吗?
  生:见过。
  师:广东的孩子们肯定见过。读过课文吗?
  生:读过。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
  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好吗?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师:这个同学最好,别人都读完了,我没读完。一般情况下,见别人读完,我也就算了。他要坚持读
  到最后一个字。非常好,这是认真的态度。还想不想读了?
  生:想。
  师: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文(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师:读得不错啊,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此生指另一个学生)你找他当你的榜样。你起
  来,人家可拿你当榜样了,读读试试。
  生:是第一段吗?
  师:下一段。
  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嗯,你过来。(生上台)书上有一句话,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课文中的,比如我现在是一
  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画。你按书上的介绍,当时的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师: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
  生:是他。(指一学生)
  师:还可能是谁?(学生又指一生)这句话他读懂没有?
  生:读懂了。
  师:读懂了,很好,回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就读叙述部分,你来。谁
  来当老师?你来。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师:角色分得很清。大家一起读,声音朗朗又响又脆,开始。
  生(读文):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师: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
  师:再读一次,她读得很好,声音再高一点。(此生重读)教诲(hùi),再读一次。
  生:他们的教诲(huì)使我一生受用。
  师:对,坐下。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
  生:明白。
  师: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好不好啊?
  (学生默读课文)
  师: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举手了。啊,这么多,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
  生:我要汇报词语的意思。
  师:好,讲吧。
  生:和颜悦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师:你讲了一个词语。你要说什么?
  生:我要说严肃的意见。
  师:哦,也是一个词语。他说了一个和颜悦色,他说一个什么?
  生:严肃。
  师:这两个词正好怎么样啊?
  生:相反。
  师:你过来。(让学生上台)咱们看看这位同学讲和颜悦色而他是不是和颜悦色?你和颜悦色地看着大家。
  生:..我不太会。
  师:哈!面无表情。笑一个,你对大家微笑。抬起头来,别不敢看大家。(学生笑了)这回有点和颜悦色了。你过来,(让另一学上台)你不是要讲严肃吗?根本就不用讲,你给严肃一下,好,你会做这就说明你懂了。但有点悲哀。(众笑)把眼抬高,敢于看大家,(学生作状)这次可以不可以呀?
  生:可以。
  师:这个词根本不用讲了。还有谁打算说什么?你说。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19 个自然段。
  师:还有什么?就这一点吗?你说。
  生:我想提问题。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
  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你把你这个题写到黑板上。(学生上台板书)谁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说的?
  生:为什么作者说老师和他父亲的话,会使他一生受用?
  师:你先说说什么叫一生受用
  生:就是永远都会用到。
  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我只要按照父亲和老师的话去做,一辈子都有好处,是吗?
  生:是。
  师:你再提提你的问题。
  生:为什么父亲和教师的话,会使我一生受用?
  师:好了,上来写。(学生板书)你讲。
  生:杨桃是怎样的?
  师:刚才我问你们见过杨桃没有,你见过吗?
  生:见过。
  师:既然见过,你这个问题是要问我什么?你是问我杨桃的样子,还是杨桃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它的特点。
  师: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咱们一会再说吧,你先坐下。大家记住,你也记住你的问题。还有人要说什么?
  生: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师:有意思,比如,大家看,我这儿要写一个字。(教师随手在粉笔盒上写了9”,拿到学生面前)你看这是什么字?
  生:9
  师:(又问身后的学生)你看我写的什么字?
  生:6
  师:我就写了一个字,他看就是9 字,他在这儿看就是6 字,刚才是你提的问题?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还有什么?你说。
  生: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画杨桃。
  师:你起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画洋桃》这篇课文?
  (此生无言,众笑)
  师:因为想学知识,因为这是课程的内容。那节美术课就是画杨桃的内容。通过画杨桃,学生不但学会了画,还懂了好多道理,懂了吧?这道理是什么,咱们完了再说。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讲。
  生:我想为什么画东西不能画得想当然?
  师:对了,你写到黑板上去。谁还有?(学生板书问题)
  生:我知道熟悉的意思就是知道得清楚。
  师:你熟悉我吗?
  生:熟悉。
  师:因为以前上过一次课了,但是你对我的熟悉有对你们班主任老师那么熟悉吗?
  生:没有。
  师:了解的程度越深,就越熟悉。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教诲的意思,就是教训、教导。
  师:对,你说。
  生:我知道和颜悦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态度温和,和蔼可亲。
  师:对,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讲。
  生:我想问为什么画杨桃的那个同学把画交给了老师之后,老师没有笑他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其他的同学却哈哈大笑。
  师:对,同样一件事情,老师就没有笑,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咱们一会儿再说。还有别的问题吗?你说。
  生:半晌的意思就是半天。
  师:对,可以,你说什么?
  生:为什么有几个同学觉得画的杨桃不像杨桃?
  师:你们俩提的问题都一样。因为觉得不像他们才笑,是不是?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的过程,共写了19 个自然段。
  师:画杨桃的过程?接着他的话,谁能继续往下说?这篇课文就单单写了画洋桃的过程吗?你说。
  生:还告诉了我们画杨桃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看。
  师:告诉我们画洋桃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你的意思是说,杨桃放在这里,你先在这里画,再去左边画,再去右边画?(众笑)是这意思吗?
  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就是画每样东西都要认真观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就画什么。
  师:有点意思了,你说。
  生:这篇课文就是说了从什么角度看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还有吗?你说。
  生:这篇课文还告诉了我们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样子是不一样的。
  师:对了,还有什么?好了,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生:能。
  师:试试看吧。(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生:车轮。
  师:车轮?不对。
  生:马蹄。
  师:马蹄也不对。
  生:蜗牛。
  师:蜗牛?不是。
  生:指南针。
  师:不对,指南针的针跑到外面去了?(众笑)猜不着了吧?
  生:人造卫星。
  师:卫星我可不会画。
  生:迷宫。
  师:不是。
  生:这是古时候人们推的车子。
  师:不是。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生:(恍然大悟的)有。
  师:这个图是从哪里看茶壶?
  生:上面。
  师: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你刚才问我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这回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明白了,坐下。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生:豌豆。
  师:一个豌豆夹?不对,这还是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
  生:冰糖葫芦。
  师:外面还包着纸?(众笑)
  生:扁豆。
  师:扁豆和豌豆是一样的。能猜着吗?你说。
  生:坦克的车轮。
  师:这辆坦克立起来了?(笑声)
  生:毛毛虫。
  师:不是。
  生:蚕茧。
  师:蚕茧,五个蚕茧连在一起了。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生:是。
  师: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刚才有同学问看到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师:嗯,你们把这一点弄懂了,很好。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
  生:感兴趣。
  师: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根据你们刚才的发言。我觉得有些同学似乎懂了。你们提的问题也不错。现在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要没有读懂的话你告诉我哪里不懂。再看看课文,如果没把握,你得告诉我哪里不懂,都懂了咱们就下课。哪里还不懂?你说。
  生:为什么这位老师讲的话和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呢?
  师:记住你的问题。你说。
  生:每篇文章都有含义,但这篇文章有什么含义呢?
  师:含义还不太明白,坐下。实际上你们刚才不是说,我读懂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含义。至于这个道理你懂得是不是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然后再研究。好吗?你能提问题吗?
  生:为什么父亲那么严格要求
  师:你的意思是希望你的父亲对你要求松点吗?(众笑)你说。
  生: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表扬
  师: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表扬?嗯,你说。
  生:为什么读小学四年级时,父亲才教学画画?
  师:你的意思是嫌他父亲教得太晚了?看来你们提的这些问题对理解课文不是很重要的。可能你们理解课文差不多了。你还要说吗?
  生:我问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老师看了我的要拿起来问大家?
  师:为什么拿起画来问大家?嗯,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生:愿意。
  师:好的。(教师从旁边拿过一个话筒架竿,放教室中间,手中拿一胶袋)你们猜这胶袋里面有什么东西?
  生:杨桃。
  师:对。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把椅子挪一下。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插到话筒架竿的顶端)不画这个竿子,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生:好了,大家抬头,很有成果。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休息10 分钟再上课。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