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31 10:40:14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第一课时
上课对象:三年级三班学生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抓住情感主线,落实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童话意境中品读语言、展开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指导与引发感悟相结合,情思互促,口诵心维。
教学目标:
1、会认“竟”等8个生字,会写“唾沫”一词,理解“焦渴、唾沫、反正”等词语。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进入童话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配画范读第一段,进入故事背景。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请大家自由读读故事的开头,读后想想,这段文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再次朗读,读出感受。
2、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东西最宝贵?是啊,有了水,人才能活下去。故事中有个小姑娘为了救生病的妈妈,在一天夜里,她拿着水罐,走出家门去找水,她能找到水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呢?让我们继续读故事。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读课题,提示:“钻”是平舌音,了解钻石被人们称之为“宝石之王”。
(二)读通课文,走近童话
1、大家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到特别难读或不理解的字词用圆圈圈出来,多读几遍。
2、难点再现学习 
预设重点认读词语:一瞬间、唾沫等   书写“唾沫”。
指导读好长句子: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紧扣神奇,走进童话
1、你发现了没有,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描写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2、反馈交流,出示五处句子: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3、读句子,体会“竟”等词在句中所表达的意外和惊喜。
这是多么神奇的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变成了金的,……继而这七颗钻石又变成了星星。 
板书:空罐——有水   木——银——金——钻石,涌出水流
(四)体悟爱心,享受童话
1、启发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再次默读23自然段。
2、交流感受,顺学而导,朗读体会。
爱妈妈
引读一、二次水罐的变化:……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第一处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睡着了”体会小姑娘找水的辛苦,并相机指导朗读。第二处抓住“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体会小姑娘在自己和妈妈都很需要水的情况下,把水让给了妈妈喝,并相机指导朗读。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孝心,感动了上帝,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爱小狗
引读第三次变化:……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从词语“哀哀地尖叫”、“变得欢喜”发现小狗的变化,读中体会是小姑娘的爱给小狗带去了快乐。爱心的力量多伟大,救治了一个濒临死亡的动物,是爱心让木罐变成了银的。
爱女儿
引读第四次变化:……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理解“反正”,体会妈妈对女儿无私的爱。这爱是多么的伟大,它像金子一样闪亮,银罐变成金的。
爱陌生人
引读第五次变化:……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借助动作,再现情节,体验朗读。
3、是爱,感动了我们;是博大的爱,使世界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是无私的爱,使水罐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出示:有了水之后的美丽图画,为说话做适当的铺垫。想象说话,这股巨大的水流会流到哪些地方,那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是爱心使世界恢复了生机,一切变得那么美好。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高贵的钻石,——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这七颗星星像闪闪发亮的钻石,悬挂在天空,把爱心洒向了人间。
5、回归整体,配乐读文。师生合作,再读这个美好的故事。
6、课外延伸:在哪些时候感受过爱?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一个大爱心图案,沿着爱心的边线,里面词语“妈妈、小狗、女儿、过路人”
外面“钻石,涌出水流”。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然而学生谈到自己感受的爱的时候只说到了父母之爱,我觉得还不够。课文中的小女孩无论是对小狗,还是对妈妈,甚至是对陌生人都能够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这份爱是多么的广博啊。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会感受爱之后,能自主地把爱延伸下去,我首先向孩子们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其实,老师每天也在感受着来自同学们的爱心。当老师生病时,第二天一早总能听到同学们关切地问‘老师,您好点儿了吗?’这就是你们的爱;下雨时,总有同学悄悄地把伞遮在老师的头上,这也是你们的爱;当老师走到教室门口时,已经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这同样也是爱。看,那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北斗七星,它为我们带来了永恒的爱,使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爱的世界中,而只要你付出了爱,别人都能感受得到。”紧接着,我出示了最后一个问题:平时的你们还付出过哪些爱?同学们的思维如同打开了泉眼的泉水,奔涌而出。有的谈到如何为父母分担辛劳,有的讲述曾经帮助陌生人的经历,有的神气十足地谈论着帮助流浪狗找家的故事……这一声声真切的话语,这一张张纯净的笑脸,这一份份朴实的爱心,在我看来比钻石更加光彩夺目,也愈显得珍贵无比。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