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小学生作文指导一点感悟
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教给方法,指导修改,就一定能使学生赢在作文的有效教学上,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他们的作文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作文的有效教学就一定大有收获。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给方法,指导修改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如何进行作文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仅供同仁探讨。
常言说: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光是看,要念。就是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有了一定积累,会写真实的作文,只要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培养自改作文的习惯,就能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积极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改信心,养成自己修改作文是否达到文字从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无误等基本要求的检查习惯。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改作文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就应该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生受益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应采用 “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孩子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扶”既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所谓“放”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互改。
总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体会,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