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5 07:38:16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积累好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  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关键

1  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  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大瀑布的挂图、有关木雕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投影大瀑布图片

生观看,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师简介这儿游人、景色。重点词:非洲南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2  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3  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自学提示:

1       自由读文。

2       画出生字,拼读。

3       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       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讨论。

2  生根据提示自学。

3  汇报、交流。

1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可自己汇报)

字旁:琳琅(láng)满目       沉甸(diān)甸

       诚恳(kěn           宾(bīn)馆

 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字词意

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       指出逐节读文,正音。

3       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为我送来一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木雕,但坚决不收我的钱。因为他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  讨论交流。

3  汇报。

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发前,朋友告诉“我”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对几个大象坐爱不释手,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没买,卖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遗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饭后,少年送来一个小象墩,坚决不肯要钱,因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这让“我”很感动。

 

四.小结

卖木雕的少年真的可爱,让我们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他的喜爱。

 

五、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探究导入

教师一边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图片,一边娓娓提出问题:

作者来到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旅游,带着新奇与购买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终选择不买,却意外收到一份礼物,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送她礼物的呢?带着我们共同的疑问,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  学习挑选木雕的部分。

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

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1       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名不虚传”的意思是瀑布确实壮观雄伟,不愧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不是空有的虚名。“游人如织”这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很多。“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这是指大象雕刻得很有生气,吸引旅客,体现出非洲木雕名不虚传。)

2       带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3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是否还可以利用其他词语代替吗?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作者强大的购买欲望,但她的什么又放弃了呢?

2  个人朗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1       出示学习要求。

A.“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B.卖木雕的少年什么样?他说了什么,想象他会有什么想法?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汇报交流。

  小组一:

   因为我考虑行李超重,不能带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我的心里变化:从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面对孩子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小想墩自己都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小组二:

少年是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见作者犹豫,他诚恳地劝作者买,“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吧?”少年望着作者,眼神也流露出遗憾。

点拨:通过对男孩的语句描写,你读一读,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这个男孩很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疑“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

4)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孩对中国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尊敬吗?(因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在工程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现在你们领悟到男孩为什么说“您是中国人吧?”(非洲人民感谢、尊敬中国人民。)

5)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上台来表演。

3.学习赠送木雕部分

1)朗读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男孩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圈套大小,说明少年特意为作者雕刻的易于携带的同样的小象墩,体会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好感。)

3)“我”和少年说了什么?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要给他钱,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男孩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他的淳朴与善良。)

4)读一读少年质朴的语言和动作。

 

三.总结全文,展开想象

1  学到这里,我们才解开初学的疑问,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

2  (结合课后练习)你最想用什么方式夸夸那个非洲少年?

   (展开讨论,激发兴趣)

 

四.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挑选木雕

放弃买木雕

赠送木雕

 

       

 

                                                天河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三片

                                                       长征小学:赵珍梅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