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5 07:42:51

<18、小稻秧脱险记>的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乡下的田野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稻秧是什么意思?脱险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二、初读课文
 1
、提出学生自读要求
  先读生字,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
、检查效果
 (1)出示词语
  拼命   蛮不讲理   喷雾器   纷纷
  一拥而上    气势汹汹    大夫 收拾    争吵 除草剂
 (2)自己读,找找这几组词中加点字有什么规律
 (3)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学生自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
   (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
快把营养交出来!
   (2)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4、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
   5、分自然段朗读
   6、点评
   7、出示词语
     蛮不讲理 气势汹汹 倒霉 不由分说 喘气
   8、相机点拨:
   9、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这课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吵、拥、拼、喘、纷)你们觉得在写时应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什么?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1
——2自然段。要求:用“——”线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1)检查自读(出示课文1
——2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
     b、说说你画了那些句子。
     c、你觉得这些杂草讲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结合回答理解词语
不由分说蛮不讲理
     e、杂草既多又凶,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气势汹汹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朗读)
     f、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面对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怎么样了?
       看到小稻秧病了?杂草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3)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指名评议——指名读——再评议——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1
——2自然段。

   2、过渡:如果没有人来帮助小稻秧,小稻秧会怎么样?杂草们会怎样?
   3、学习第3
——5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讨论:
毛毛雨是指什么?
4)你见过除草刹吗?你知道化学除草剂有什么作用?通过查资料,你对除草剂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分别说)
5)投影出示喷雾器大夫与杂草在一起的图片:
 引读:一个洪大的声音
——
6)比较这两个句子中的收拾分别是什么意思?
      a、你把房间收拾一下。
      b、这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7)听了喷雾器大夫的话,杂草们当时又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8)想象一下,
纷纷倒下是怎样一副画面?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集体做一个纷纷倒下的动作?(学生做)

请全班起立,师生共同表演,体会“纷纷”
9)杂草们纷纷倒下后,小稻秧的心情可能会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杂草们倒下了,小稻秧们该是多么高兴呀!它们会在田里怎样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想象出一定的动作)
10)齐读课文第3
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读到这儿,你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请你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
     你愿意怎样地帮助它们?
3
、你觉得课文的题目合适吗?能不能再给课文起个题目,并请你说明理由。

  四、作业:
1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同学们上课时讨论的话题,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或遇到了什么样情况?
2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脸(    )喘(     )欺(     )剂(    

险(    )端(     )期(     )挤(     

2、扩词

吵(     )(     )(    

杂(     )(     )(    

拼(     )(     )(    

拥(     )(     )(    

3、多音字组词

dai(     )       xing(      )

  da(       )         xing(      )

4、选音

警觉(jin  jing          拼命(pin  ping

吵架(chao  cao         喘气(chuan cuan

5、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争吵            )地抢夺

       )的大夫            )地嚷叫

6、修改病句

1)稻田里的毛毛雨不断地下个不停。

2)水稻里发生了激烈而剧烈的争吵。

板书设计:
           

 

 

   30 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
               喷 洒 除草剂
                 脱险

 

于永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评:板书课题不忘写字训练,说老师有很强的训练意识]
  师: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评:老师提出的这四项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本课课后作业题的基础上制定的。课后作业题规定了教每课书的具体目标,只有每课的具体目标落实了,才能确保小学阶段教学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教每课书,都要像老师这样强化目标达成意识,围绕课后作业题来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师: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投影片)这一课的生字一共有16[注:教材是原版本,现已有所调整]
    杂拥拼棵剂喷器欺负喘纷雾吵汹蛮搬霉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生:我认识“棵”、“拼”。
  师: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生: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生:我还认识“剂”、“吵”、“雾”。
  师:对她来说,近一半的生字都认识了。你读书的时候,只把不认识的字的拼音画出来。还有哪些字你认识?
  生:我还认识“杂”、“器”。
  师:(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
  生:认识,这个字读fēn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生:我还认识“搬”。
  师:你是在哪儿认识的?
  生: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师: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这些字有没有一个都不认识的?(学生摇头)大家要实事求是:请大家拿好书,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非都“生”,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廷相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这就叫实事求是]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发现有同学已经读第二遍课文了。有的同学在读书时,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这样很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师: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学生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书上生字能记住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哪些字记住了。
  (请一同学读,其余同学跟着读)
  师:注意“欺负”的“负”,单读时,读第四声。和“欺”连在一起时读轻声。请接着读。
  (学生读完,老师出示投影片)
  杂草一拥而上拼命一棵
  化学除草剂喷雾器欺负
  喘气纷纷争吵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搬到倒霉
  师:看一看,这些字组成的词你会不会读?(指一学生读完)还有问题吗?
  生:“蛮”我读不准。
  师:多虚心,有不懂的就问。谁来当她的老师?
  (一学生站起来教读)
  生:“气势汹汹”的“势”我读不准。
  (一学生站起来教读)
  师: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看来需要老师帮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时就会的。第一个任务完成了。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画词语,教师巡视。发给部分学生小黑板。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把小黑板送过来。(学生纷纷送来.老师把小黑板挂到大黑板上。这些词浯是: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收拾、有气无力、纷纷)请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大家读词语)
  师: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完两遍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好,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有的同学已经读到第四遍了。刚才有的同学问我(板书“蜡黄”)“蜡黄”的“蜡”的读音。请大家读字音。(师顺手在“蜡”上面加上拼音。学生读la)“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第二个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评:感悟,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语句的意思。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识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时,所联系的语言环境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词语或句子与上下文中的其他语句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老师指导学生受复诵读课文,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从而为领悟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创造良好条件]
  师: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学生举手)三分之二的同学举手。哪些同学虽然没把握读正确,但愿意试一试?(一个同学举手)好,请你站起来。老师很喜欢这个小朋友,因为她勇敢、敢试。请你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得较流利。但读到“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时,“蛮”读错了,但自己意识到后,就改正了)
  师:请停下来。这个小朋友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蛮”一开始读错了,后来又改正了。
  师:好,你听得真认真。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同学,自己错了自己改正。请你再读读那一句。
  (学生读完那句后,接着读下去,教师相机纠正错误)
  师:哪一位同学能不让老师教,就能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有感情?
  (指一学生读。学生读得很好,老师相机表扬)
  师:读得多好呀!不要老师教,你就能读好了,真不简单!
  [评:感悟是指学习主体对语言材料的能动感受与领悟。感悟的效果取决于学习主体的内因,也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老师长于激励、善于调动,是其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课)

                 第二课时

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听后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
  (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
  师:怎么样?
  生:好!
  师:请像老师一样读。
  (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
  [评:课文内容怎么才能懂?反复诵读才能懂,所谓“披文以人情”。诵读得充分,才能感悟得深切]
  师: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
  (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评:这几个词语处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而是借助情境启发学生去自悟。词属于第二信号.只有当它与第一信号——即它听代表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时,这个词才有意义:于老师进行词义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
  师:(指“警觉”)看来这个词语要老师帮忙了:谁不需要?
  生:“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
  师: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下面老师表演一下。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说得出。
  (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学生读书,一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
  生:“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生:“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
  生:(表演喷雾器大夫)“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学除草剂——”
  师:“你是谁?
  生:“我是喷雾器大夫。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什么是“警觉”,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再表演一下“警觉”,请大家看清楚。
  (师生又表演了一次)
  师:懂了吗?这就是“警觉”的意思。不要说,体会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请大家读——
  生:警觉,警觉;
  [评: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词语时,常常将“教参”或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时不丢分。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实际效果也不好。于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1
  师:再看“收拾”。这个词谁读量子?
  生:“收拾”就是欺负我。我就打你。
  师:请你读读书上的最后两节:
  (生读书)
  师:懂了吗?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师:是我吗?(笑声)
  生:就是把杂草毒死。
  师:对,“收拾”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你是怎么懂的?
  生:我读了后面的课文懂的,后面写“杂草纷纷倒了下去”。
  师: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灭了。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师: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早晨,妈妈对我说:‘把你的房间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来。”这里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房间弄干净。
  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
  (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评:这几个词语处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而是借助情境启发学生去自悟。词属于第二信号.只有当它与第一信号——即它听代表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时,这个词才有意义:于老师进行词义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
  师:(指“警觉”)看来这个词语要老师帮忙了:谁不需要?
  生:“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
  师: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下面老师表演一下。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说得出。
  (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学生读书,一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
  生:“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生:“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
  生:(表演喷雾器大夫)“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学除草剂——”
  师:“你是谁?
  生:“我是喷雾器大夫。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什么是“警觉”,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再表演一下“警觉”,请大家看清楚。
  (师生又表演了一次)
  师:懂了吗?这就是“警觉”的意思。不要说,体会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请大家读——
  生:警觉,警觉;
  [评: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词语时,常常将“教参”或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时不丢分。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实际效果也不好。于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1
  师:再看“收拾”。这个词谁读量子?
  生:“收拾”就是欺负我。我就打你。
  师:请你读读书上的最后两节:
  (生读书)
  师:懂了吗?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师:是我吗?(笑声)
  生:就是把杂草毒死。
  师:对,“收拾”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你是怎么懂的?
  生:我读了后面的课文懂的,后面写“杂草纷纷倒了下去”。
  师: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灭了c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师: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早晨,妈妈对我说:‘把你的房间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来。”这里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房间弄干净。
  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
  (学生读“有气无力”)
  [评:强调让学生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导得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于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对“收拾”一词的理解才逐步到位]
  师:“纷纷”读懂了?请懂的同学站起来。我读课文,你们做动作。
  (学生纷纷站起来)
  师:“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不一会,杂草就纷纷倒下。”
  (在老师的读书声中,站起来的同学纷纷倒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师:请大家坐好,看哪个同学腰挺得直。“纷纷”懂了吗?(学生齐答:懂了)刚才有个同学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里的“纷纷”是什么意思?
  生:那个“纷纷”是指毛毛雨慢慢地下。
  师:不是慢慢地下。
  生:是指不断地下。
  师:对,是指不断地下。课文中的“纷纷”是“一个接一个”。记住,理解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评:同一个词语,所在的语境不同,意思也可能不同。于老师教学“纷纷”一词,不忘照应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其教学安排得严密、周到之处]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这些词语都懂了。现在再读,就会读得更好。下面我们找一个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
  (由同学推荐出来的一名女生,到前面配乐朗读。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听得人了迷。读完,同学们热烈鼓掌)
  师:还记得第三题的要求吗?“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请大家
  简单地说一说。
  生:小稻秧刚搬到稻田来不久,它就被杂草抢营养。(师插话: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杂草就来抢营养)后来喷雾器大夫喷了一些化学除草剂,把杂草消灭了,小稻秧这才脱险。
  生:小稻秧刚搬到稻田来不久,就被一群杂草团团围住。
  那些杂草抢去了它的营养。后来,喷雾器大夫来了,把杂草给消灭了;小稻秧终于
  脱险了。
  师:说得好,一个比一个好。书读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评: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由于诵读课文比较充分,课文内容理解得较好,学生完成这项作业并不困难。由此看来,让学生熟读课文是关键。正如于老师所说,“书读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师:下面,请大家把课堂习字簿拿出来,我们来完成最后一项任务——正确、规范地写生字。注意,一要正确,二要规范。每一个字描红、仿影、临写各一遍。自己检查一下写字姿势,“三个一”做到了没有?(放古筝曲)好,先描红一遍。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保持适当的速度)
  师:哪些字的笔顺需要老师帮助?
  生:“杂”、“欺”这两个生字的笔顺我拿不准。
  (教师范写“杂”、“欺”)
  师:还有哪些字?
  生:器。
  师:(范写后)一起把“器”字书写一遍。
  师:写字课再把仿影、临写两项任务完成。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