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找骆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2、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3、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二、自学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现在,请大家按照我的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懂!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边驮蜜,右边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4、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读出来没有?) 5、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愤愤”怎么念?理解“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可能答:课文里没有。则要求学生思考) 2、左边深右边浅——跛,路上的东西——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 (3)最后找到了走失的骆驼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指点”是指什么? 三、指导理解全文。 1、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2、从找骆驼这篇文章中你受到了那些启发?有什么感受? 四、差异作业。 1、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词。
2、选做题:写一写“找到骆驼后——”并表演。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