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07 07:58:25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教学反思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