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家乡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习作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01 09:43:01

第二单元习作 :《调查家乡的环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家乡的环境,增强学生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2.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周围环境有关的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二、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1.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然后推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中各人员的分工。  
2.制订计划,开展活动。  

1)制订计划。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独立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先出示下面的活动计划、观察计划和采访计划,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计划好在哪里,我们还可以作哪些补充。最后由各小组制订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  

2)开展活动,搜集整理资料。  
①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通过观察、采访、查找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  

②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所搜集到的资料,使这些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可采用填表的方法将搜集到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三、课堂交流,相互启发  

1.让学生在活动小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  
2.各活动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汇报。可以汇报环境受到了哪些污染;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做了哪些工作……一人汇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由汇报人或汇报人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真作答。  

3.各活动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  
四、自主选材,自由表达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1.示例引路,领悟写法。  

师:读一读下面几篇习作,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的。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