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湖南版.doc
热点题型一 排序题
【例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来源:学+科+网]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 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题目提供的句子,明显是一个总领句。剩下的六个句子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③葫芦是果实—⑤葫芦的形状—④成熟后可做容器—⑥使用这种容器的历史久—①引用典籍印证这种说法—②是一个总结句。
技法解密 一看陈述对象。一个语段陈述对象往往要一致,以一个对象为中心,语意才会衔接。
二看语言标志。尤其应该注意关联词、起始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过渡性词语、中心词以及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等各类直接表现语句顺序的词语。
三看句式特点。汉语句式很丰富,常常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显出语言的艺术魅力,也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所以判断衔接时要注意长短句的对称性、整散句的和谐性。
四看前后照应。语句讲究前后连接,相互呼应,语段才会浑然一体,气脉中贯。
热点题型二 诗句、对联题
【例题2】(2010•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思路分析:从整体诗意来看,《到京师》一诗似为作者寄居京师所作。第一句写初春自然景象:京城冬雪刚刚消融,荠菜破土,崭露生机。第二句写作者所居僻巷寂静落寞的环境,暗含失意情怀。第二联则应写的是听到响亮的报春之声,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欢欣与希望。A项,表现的是暮春景象,不合“春来第一声”的语意。B项,写清新之柳与婉转莺啼,符合情境。C项,写空寂幽僻之景,不合语境。D项,“楼阁新成”来得突兀,“花欲语”含蓄委婉,不够响亮 ,也体现不了“第一声”的特点。
答案:B
技法解密 1)理解诗句意境。古诗讲究意境,所以要关注诗句的意象之间是否协调,情感是否一致,观点态度是否一致。
(2)关注押韵和句式。律诗尤其强调押韵,尤其关注偶数句的押韵;律诗也讲究对仗,尤其是中间两联必须关注是否对仗。
热点题型三 得体题
【例题3】下面是邱舒同学给岳麓书院管理员写的一张便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 )
尊敬的李伯伯:
您好!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__A__贵院一事,因我有急事,现__B__改期。具体时间改在何时,别行__C__,故希__D__!
邱舒
9月25日
A.光临 B.决定 C.磋商 D.见谅
思路分析:此题专门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宜改为“到” “去”。B项,“决定”显得太自我,不合语境。宜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C项,“磋商”指反复商量研究,一般用于比较重大的事务。这里宜改为“商量”“商议”“商定”。
答案:D
技法解密 一看对象和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 什么歌”,说话必须看具体的对象和场合,对象有身份、地位、受 教育水平之分,场合有庄重、哀伤、愉悦等区别,所以要特别注意谦辞、敬辞、婉辞等的合理使用。
二看语体风格。不同的语体适合不同的交际需要,书面语不能和口语混淆,演讲语言与谈话语言不能混淆,实用文体语言和文学类语言不能混淆……
三看交际意图。说话意图往往在语段前后文就有明示,所以要准确理解题目所给出的具体语言的语意,只有明确理解所给出语句的语意,才能明确说话目的,明确具体的场合,才能作出正确无误的判断。
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父亲在信上说:卖房之事,左右为难,还请孩儿钧裁。
B.退休欢送致辞:种桃植李,奉献一生,可谓死而后已。
C.回复学生留言:垂爱晚辈,责任所在,只是分内之事。
D.感谢专家指导:委屈大驾,悉心指导,实乃荣幸至极。
【学生试做】[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