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一模语文古诗文 参考答案及东莞评分标准
2010年广州一模语文古诗文 参考答案及东莞评分标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参考答案:
(1)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犬马之年六十有一”亦可。]
评分说明:
(1)照评分标准,断错一至两处不扣分,断错三至五处扣1分,错六至八处扣2分,依此类推。该断之处不断,不该断之处断都算错。
考试情况说明:
学生错得较多之处:“忝寄岭表”后没停顿,而在“四载”后面停;“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和“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不好理解,停错的学生也比较多。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②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参考答案:
①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3分。“承”“类”各1分;大意1分。]
②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 [3分。“锁”“诣”各1分;大意1分。]
评分说明:
第①小题
按照评分标准,“承”和“类”两字分得分点,要求译出。 “承”字译成“沿袭”“继承”等意思对都给分。 “类”译成“大体上”“大至上”“多数”“大都”都给分。如译为“类似”“相似”“同类”则与句意不合,扣1分; “以”在评分标准中不算得分点,但这个字是比较重要的文言虚词。为提醒学生注意,我们要在句意上扣分。即学生如果译为“大都不是实情”,虽然这样翻译时“以”字没有得到落实,但句意通顺也不扣分,如“以”字又没翻译出来,句意又不通则扣1分。
“弊”如译为“弊病” “弊端” “弊政”“不良之处”“坏的方面”“缺点”等都算合句意的,不扣分,但如译成“为难之处”“辛苦的方面”则与句意不符,扣1分。
第②小题
“锁”“诣”照评分标准,译出的意思对就可以给分。 “锁”译为“拘捕”“捉拿”“抓捕”“捆绑”等都可以给分。 “诣”译为“往”“到”“前去”等都是正确的。
“阙”并不是得分点,能译为“京城”“皇宫”“朝庭”“皇帝住的地方”当然是很准确的,如译为“缺点”“边塞”“偏僻之处”“诣命”“人少的地方”“阙处”,或干脆不译,则句意不通,要扣1分,如后半句译为“抓回来受审(问罪)”“回朝庭审问”等,虽然“阙”字没得到落实,但句意通顺也不扣分。
考试情况说明:
第①小题中“类”字落实得不是很好。此字本来也不是很常见,如果将“以”字视为得分点似乎更好。“承”字本不难译,但在评卷过程中,我们仍发现不少学生将其译为“承接”“承受”“承担”。显然,学生翻译全句之后并没有检验自己所译出的句子是否通顺,这是我们老师要提醒学生的地方。“阙”字在课文中出现过,多数学生没能准确地译出。建议老师在今后的复习中能对课内的文言文进行回顾。
第②小题翻译情况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后半句。“锁”“诣” “阙”都给学生制造了不少麻烦。
【评分样例】:
当时,山东延续了北齐的弊端,户口籍贯都不按实情填报。(3分)
当时,山东受北齐的弊病的影响,户口籍贯都有不真实的情况。(3分)
当时,山东承继北齐的弊病,户口籍贯都不是真实的。(3分)
皇上听到后怀疑令狐熙,派使者把他抓起来送到朝廷受审。(3分)
皇上听说这件事后怀疑令狐熙,派使者给令狐熙戴上枷锁并将他带到朝廷。(3分)
皇上听说后就问并质疑他,并派使者把令狐熙锁在诣的宫室。(1分)
皇上听后怀疑他,派使者封锁令狐熙。(1分)
第10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择一个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飘”“挂”用得好。[1分。答对两个1分,答对1个不给分。]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3分。分析1分,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等)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3分。分析1分,手法(化虚为实、情景交融、拟人等)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评分说明:
按评分标准,三个得分点,其中手法(拟人、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等)中指出任何一种手法都给1分。(注意:“挂”才可以说“化虚为实”,“飘”不能这么说。)
(2)结合全诗,说出“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2)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高兴,为自己仍滞留在边塞(武威)不能还乡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