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评析及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意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2-18 10:23:53

二、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建议

如何做好2011年高考语文的复习工作,是广大高三一线教师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现根据2010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所体现的江苏高考命题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复习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

1.加强对《考试说明》和考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行动指南。所以,研究《考试说明》是保证备考复习目标明、方向准、效率高的第一要著。在推进复习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认真研究,尤其要注意不间断地对照《考试说明》所列的考项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阶段复习重难点的策略、路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总结规律方法,提高复习实效  

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高考试题,最直接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之其他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通过研究,要明确各题目的取材特点、设问方式、答题要求及各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要明确已经出现了哪些题型,有可能创新哪些题型,对今后的复习备考进行合理的预测;要搞清楚解答这些题型的题目容易出现的误区,应注意的问题;还要研究试题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可以提供怎样的启发,等等。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与运用高考题开展的全真训练,使师生都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哪些已经考过”、“哪些还未涉及”、“未来可能会怎样考”,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研究高考题是为了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科学合理地用好高考题,要发挥高考试题的典型引路作用,切不可急功近利,抛开教材与文本,忽视基础,直奔专题。

2.明确复习思路,确立阶段重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的复习工作,要在宏观思考的前提下做好微观调控,要在时间划分和内容安排上全面思考、统筹兼顾,要以纲(《考试说明》)定教、依本(教材)导教、依案(学案)施教,做到梳理课本全面细化、整合学案灵活优化、紧扣高考强化训练、预测走向适度拓展。依据南通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将高三一年的教学工作分为四个阶段,以提高每个阶段的复习效率。

第一个阶段:2011年1月前,在完成高中教材必修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必修一~四册的梳理复习,包括知识的梳理、归纳、整合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强化训练,如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等。在 “点”与“面”结合的复习中,重点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南通市期末调研考试做准备。

第二阶段:2011年3月前,精选一套复习资料,按照考纲所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这四个板块有序推进复习和训练。在“求全”“求实”中“求活”,重点关注学生知识网络的细化、完善程度和良好思维习惯、解题思路的养成情况以及思维的方向性、周密性等,要让学生在具体阅读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不断提升。

第三阶段:2011年5月前,这个阶段为重点复习阶段,主要针对前面两轮复习和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查漏补缺。这个阶段要补短扬长,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训练中的思维过程,对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要进行反推,找出问题的症结,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个阶段:2011年6月前,综合模拟阶段。这个阶段就学生的管理而言,在关注学生的整体状态的同时,尤其要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心态,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进入考场;就教学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精心选择几套接近高考试题难度与信度的试题,组织好学生训练并进行精要的评讲,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

在往年的复习中,有的备课组对制定复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得力,存在复习计划和任务分工简单粗放的应付现象,复习不能合理有序地进行,复习的随意性、盲目性严重影响了复习的实效性。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备战2011,必须从头开始,从严要求,我们希望各高三语文备课组,特别是备课组长,认真分析教情与学情,梳理复习重点和专题考点,科学切分复习时间,明确各个时段的复习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备课组的总体复习计划。在总体复习计划中,各备课组要在提高周复习计划的含金量上下功夫,要突出呈现周计划的复习内容,做到分工合理、目标明确、时间具体、重点突出、序列分明。

3.优化环节设计,强化合作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在信息时代,任何人想靠单兵作战赢得高考胜利都是困难的,个人的成绩只有依靠集体合力才有可能提上来。必须树立全市(县)一盘棋、全校一盘棋、全组一盘棋的思想,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才能最终博取高考的整体胜利。

强调集体备课,不等于不要个人备课,在做好集体备课前,首先要加大个人备课的力度: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已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使你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你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掣肘,使你不时地要去翻阅教案,讲课的连贯性也大打折扣,至于教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就更难挥洒自如、传达到位,教学的效果自然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就警示我们每一位身在高三的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先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再学习、借鉴、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轻松自如,才能在集思广益中彰显自己教学的个性和魅力。

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而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不能流于浮浅,后者切忌流于形式。前者要杜绝只备内容而不备教学流程、只考虑教情而罔顾学情考情的做法,后者要力戒本位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才能使备课变成开放的、合作的、发散的、多样的方式,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更好、更丰富、更精彩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激发潜能、提升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