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思维能力提高训练 下期教研综述课例评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1 15:56:51
下期教研综述——47中课例评析

[训练目标]  
1. 通过训练思维,突破肤浅,使思维更缜密,逻辑更合理。 

2. 通过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使文章更深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突破肤浅,走向深入。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照了起来。可是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在这则笑话中,猪八戒显然是把自己丑陋的原因找错了,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导练分析

 
一.因果分析法

(一)析一析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

 
 

(二)练一练
 

论题:“名人”何以是非多
 

 
 

【学生习作】
1.“名人”何以是非多,就是因为他是个名人。名人出名,所以被大众关注,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大众注视。(学生习作一)

 
2.中国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变成“名人”,而正因为“名人”多,所以他们很容易就会被人们忘记。(学生习作二)

 
3.从“名人”本身的因素考虑,许多所谓“名人”因为星探而出道,因为有英俊的外貌和漂亮的脸蛋儿风靡一时,却瞬间淡出人们的视线。这种“名人”要用是非来提高知名度,从而出现“名人”是非多的现象。(学生习作三)

 
(三)想一想

 
【教师归纳】

从上面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因果分析法虽然是常见的论证方法,但是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却没有真正弄明白因果关系的内涵,所以,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或者因果关系揭示简单肤浅。究其原因,是未能揭示最本质的,最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因素,所以就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没有说服力,也不深刻。
 

【教师总结】
1.因为……所以……”表述的关系并不都是因果关系。

2.从不同角度分清直接间接,主要次要,重要一般,偶然必然。
3.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存在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4. 内因与外因
 

【习作升格】
1.但为何只有名人的是非多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大点:一是社会媒体和民众的猎奇心理,他们想通过名人的是非来是自己的偷窥心理得到满足;二是名人大都功成名就,对自己的要求和束缚放松了,导致做出意外的事,惹起是非。

 
2.名人其之所以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是因为他们有被大众认可的某些优点,但是我们不可能就此一点,而苛求名人不犯错误和没有属于自己的隐私。一天到晚被人盯着,就像捉迷藏一样,媒体记者像一个幽灵一样跟在这些人的背后。名人也是人,名人也是需要有正常生活环境的普通人。

 
3.在某种程度上,媒体是满足民众猎奇心的最大引导者。因为,一系列明星、名人隐私的内容,都是先通过媒体从业人员自己先窥,最后才能通过媒体窥,进而引起社会民众一起窥的。没有媒体的引导和炒作,网络也好、平面也罢,不会有那么可以让人看到隐私内容。

4.之所以,媒体会迎合一些读者的心里去炒作那些看似无聊的内容,或者说违背正常社会伦理和法规的个人是非。是因为,我们民众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信仰,我们很容易被外界引导,或者说在“温饱思淫欲”的心态下,我们很希望看到一些知名人物的个人秘密,很想窥探一些在心里和感官上受到刺激的内容。
 

 
 

二.假设分析法
(一)析一析

“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今天天下雨了,所以地面就湿了。”
 假设一个命题存在,那这个假设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这种推理,也是议论性文字中常用的推理方法。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假设条件下得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证明论点。

 
【示例】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舞若虬龙,同他勤学苦练密不可分。他曾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由此足见王羲之的勤奋精神。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原稿)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就会创造奇迹。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终于练就了飘若流云,舞若虬龙的书法。试想,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池水能被染黑吗?所以说,勤奋成就了王羲之,成就了中国书法的传奇,使王羲之走上了成功之路!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修改稿)
 

(二)练一练
 

【升格练习】用假设分析修改下列文段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原稿)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修改稿)

 
【升格练习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原稿)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修改稿)
    

【升格练习
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

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三)想一想
 

【教师归纳】
    

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思维问题,其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其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 其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这个练习,就是暴露了这样的问题。首先,许多学生假设条件完全脱离了论点,其次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假设,深度不够,另外,不了解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也就是说,如果所叙事例是由A(条件)到B(结果),议例时就假设非A(无A这一条件),必然(或可能)得不到B,再进一步总结说,得到了B,必定有A
【教师总结】

 
1.假设分析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假设

2.围绕论点假设
3.正面材料从反面,反面从正面假设

 
【课堂总结】

 
两种分析方法,其实也是思维的方法,能使我们的论证更深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事物的表面深入到本质。

 
 

【练习】
 

1.用假设分析以“不要轻易说不”为话题中心写一个语段。字数不少于200
2.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观点: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论据:

一位老人在火车上不小心掉了一只鞋,在众人的惋惜声中,他毫不犹豫地将另一只鞋从窗户扔出去,老人解释道,这鞋无论多昂贵,对我已失去了价值,但捡到鞋的人还可以穿呢。
 

【效果反思】
华师大陈妙云教授说,“缺乏思维训练的考生,很难写出创造性思维的文章,所以说,思维素质是提升高考作文等级的关键。”这节课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选择了常见的因果分析和假设分析,但是,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很不到位,往往只有因果和假设分析的外壳,而缺乏分析的灵魂,没有真正从事物的本质上去找原因,或者去假设,于是就流于肤浅,议论不深刻。这节课,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边找原因边练习边改正,在练习中又发现问题,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寻找和分析事物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研员对该课的点评分析:

作文教学的课例近年出了不少,但总的来说多数是对文章形式的模仿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思维含量比较低的“模仿训练”。例如:文章结构、行文套路、语言特征或者论证逻辑的形式特征的模仿练习。
但此课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预先选好了某种例文形式让学生去寻找规律,从而进行模仿的训练,以期达到掌握该种写作技巧的目的。而是通过对学生写作案例的分析,梳理出内在的逻辑构成要素,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讲清学习行文表达,怎样才算准确地把握了“因果分析”和“假设分析”的合理内质,是一种真正的不折不扣的“思维训练”。

我以为这种思维训练对于B类及以上学校的学生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D类及以下生源的相当部分学生是不太能接受这种抽象思维训练的,他们在思维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形”的东西,但是,如果要提高思维的品质没有这样的训练又是很难真正做到的——离不开“形”的思维不是真正的抽象思维,而没有真正的抽象思维就不可能产生高品质的思维——目前我们高中学生的作文中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个,B类及以上学校的学生就有此可能接受性,又有必要性当然就应该努力去做。
佘老师的课从案例分析入手,让学生认识因果分析法的思维内核,从而进入动手的训练,使学习主体自我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因果关系”,并以此小结。然后,在小结的基础上进入修改练习,以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因果关系”。

接着,以同样的方式讲解练习“假设分析法”在作文中的运用,教师进行了课堂总结后便让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创造性练习。整个过程逻辑清楚思维严密,是一堂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课。
尤其可贵的是,佘老师没有对抽象的逻辑理论做过多的学理阐释,而是始终把学生的自主认知和技能习得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