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试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1 15:59:45
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初 赛 试 题

    说明:1. 本试卷共五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竞赛时间80分钟。所有答案均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2.答题前先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写好学校、班级、姓名等相关资料。

一、(20分,每题2分)
1.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C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考查了对诗句及字的记忆)
 

2.下列各句与课文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垣,有所希冀?
(考查了对诗句及字的记忆)

 
3.下列诗句中,不是咏梅花的一项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考查了对诗句及意象的记忆和理解)
 

4.选择适当的“风”填入下面诗句中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细雨鱼儿出,    燕子斜。                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等闲识得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微雨池塘见,    襟袖知。
    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⑥胡马依    ,越鸟巢南枝。

A.东风   春风   微风   北风   疾风   好风
B.疾风   微风   春风   东风   好风   北风

C.微风   春风   东风   好风   疾风   北风
D.春风   东风   好风   微风   北风   疾风

(考查了对诗句及字的记忆)
 

5.下列各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A.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端午

C.元宵节  春节   端午   重阳节  七夕节
D.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

(考查了对诗句理解及文化常识)
 

6.依次填入下列诗句横线处有关“飞鸟”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旧时王谢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新帖绣罗襦,双双   

③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   踏雪泥。     ④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   
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社鼓。   

A.堂前燕  金鹧鸪  飞鸿  沙鸥  神鸦
B.金鹧鸪  堂前燕  沙鸥  神鸦  飞鸿

C.堂前燕  金鹧鸪  神鸦  沙鸥  飞鸿
D.金鹧鸪  堂前燕  沙鸥  飞鸿  神鸦

(考查了对诗句的记忆及区别类似的意象)
 

7填入下面七绝《月夜》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人家,北斗阑干南斗

今夜偏知春气,虫声新绿窗纱。
A①照  ②遮  ③回  ④发    B①入  ②遐  ③寒  ④闻

C①半  ②斜  ③暖  ④透    D①映  ②架  ③近  ④入
(考查了对诗的韵律的感受和炼字)

 
8填入下面五律横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禹  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①早知乘四载  ②江声走白沙  ③云气嘘青壁  ④疏凿控三巴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考查了韵律和叙事的逻辑顺序)
 

9.下面是张孝祥《念奴娇》的上阙,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洞庭青草,近中秋、(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乙),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A更无一点风色  表里俱澄澈          B更无点风色  表里澄澈
C更无一点风影  表里澄清            D更无点风影  表里俱澄清

(考查了韵律、节奏)
 

10.下面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能饮一杯无   ②绿蚁新醅酒   ③晚来天欲雪   ④红泥小火炉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考查了韵律和叙事的逻辑顺序)

 
20分,每题2分)(考查了对诗句及字的记忆)

11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12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
14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古代妇女勤奋劳作的诗句,《迢迢牵牛星》中描写河汉女勤劳织布的诗句是:            

15请写出《琵琶行》中直接描写月色的诗句:“       ”、“       ”。
16“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可以用《鸿门宴》中故事“                 ”来表达。 

17国务院台办陈云林主任在欢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仪式上,看到机场半晴半雨的天
气,便引用了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说,今天北京的天气“          ”。

18李密在《陈情表》中各用两个成语分别形容自己的孤苦和祖母的病危,它们是:    
                                    

19陆游《书愤》中的一联运用六个意象直接组合,概括了宋军两次抗金的大胜仗,从而抒
发了爱国的豪情,这一联是:              

20同学即将离别,请你选用两句古诗来勉励他:              
三、(2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考查了对诗的理解及鉴赏)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一别心知两地秋中“两地秋”是双关语;表面上写           ,实际上却是表
                4分)

诗的三、四句情景交融,请简要赏析。(6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考查了对诗的理解及鉴赏)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⑴ 词的上阙中“破”和“鸣”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6分)
 

⑵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说说这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品格?(4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327题。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到达任所,建竹楼二间,同年八月作文以记。②刳(kū):剖。③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雉堞:城墙。榛:荆棘。秽:荒芜。④挹(yì):原意是汲取,这里有收入眼底的意思。濑:从沙上流过的水。江濑,泛指水上风光。⑤幽阒(qù):指环境清幽寂静。阒,寂静。辽敻(xiòng):指视野辽阔绵远。敻,绵远。⑥概:状况,这里指生活状况。⑦西掖:即中书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考查了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A. 屋皆然                    B 不可具
挥汗如雨,肩继踵        灼灼桃花之鲜

C. 竹之瓦,仅十稔            D 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困穷宁有此          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禹“豁达自适”的一组是  3分) (考查了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②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

③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④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⑤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25.下列对原文的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考查了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A第二自然段描写竹楼极富特点,由景及人,由视觉到听觉,多层次的渲染,写出了竹楼的佳趣。
B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遭遇坎坷的嗟叹,又有悠然闲适的自娱,还有乐此不疲的自遣。

C第三自然段写作者想象自己辞官以后看书、焚香、饮酒、品茶、赏月,悠闲自得的生活状况。
D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2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2分)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4分)
 

27.王安石曾谓“《竹楼记》胜《醉翁亭记》”(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你是怎样看的?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点,做具体分析。(5分)(考查了对文言散文的艺术鉴赏及评价能力。)
 

 
五、(20分)(考查了对诗句理解及诗词格律常识)

 
28.对仗(对偶),是我国古代诗人最常用最喜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堪称传统文化的瑰宝。试按照对仗的基本要求(平仄可不论),完成⑴~⑵题。(5分)(考查了诗词格律、对仗常识和对对子的能力)

⑴ 选择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句,与下面的诗句形成严谨的对仗。(2分)
                        ,身披莱子衣。

⑵ 以“好书不厌看还读”为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3分)      
29.古诗多情景交融,请你以“春雨”为话题创作两句七言诗句。要求上句写景,下句抒情。   5分)     (考查了吟诗作对的能力及格律诗的常识)

30.某校举办艺术节,语文科为此要求参赛者写一首词。请你以“艺术节”为话题,仿照白居易的小令《江南好》,自拟诗题学写一首《江南好》诗中要求出现“艺术”和“素质”两个词语。平仄可不论,但要求押韵。(10分)(考查了根据题目吟诗作对的能力——运用能力,及诗词格律常识)
江南好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0分)
1CA.“烦”应为“繁”;B.“茫”应为“惘”;D.“蔼”应为“霭”)

2D(“垣”应为“桓”)
3BA.出自王安石《梅花》;B.出自黄巢《题菊花》,其中的“西风”指秋风;C.出自林逋《山园小梅》;D.出自黄庭坚《次韵中玉早梅》)

4C(①出自杜甫《水槛遣心二首》;②出自晏殊《踏莎行》;③出自朱熹《春日》;④出自   杜 牧《江上逢友人》;⑤出自李世民《赐萧璃》;⑥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D(①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阴历九月九为重阳节;②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句描写的是元宵佳节,满城万灯千盏,遍地生辉,又时有焰火璀璨冲天的景象;③出自王安石《元日》,除夕放爆竹是我国传统民俗;④出自秦观《鹊桥仙》,鹊桥是传说中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地方;⑤出自唐代文秀《端午》,“楚江”“直臣冤”暗写屈原投江自尽的事。)

6A(①出自刘禹锡《乌衣巷》②出自温庭筠《菩萨蛮》③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④出自陆游《秋思》⑤出自辛弃疾《永遇乐》)
7C (根据诗的压韵和平仄判断)

8B(根据押韵和律诗颈联对仗的特点判断)
9A(根据词牌的格式要求及语境判断)

10B(根据押韵和句意判断)
20分。单项选择,多选的,该题不给分。]

二、(20分)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15.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1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8.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19.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0.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分。1115题、17题、19题、20题,每题2分;一横线 1分。161分,答对其中一横线不给分。182分,答对一横线不给分,答对两横线1分,答对三横线1分,答对四横线2分。凡错、漏、多一字,该横线不得分。]
三、(20分)

2110分)
   时令      诗人的“愁”绪   这样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使诗歌情景交融,更含蓄凝练,用萧瑟的秋景来强化诗人的离情别绪。 

4分。意思对即可,前问每一横线 1分;后问2分]
⑵ “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诗人目送的方向,加上“日晚” 而“望”,表达对友人绵绵的思念; “寒鸦飞尽水悠悠”,江面上的“寒鸦”“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渲染了孤寂伤感的氛围,从而表达对友人悠悠的情思。 

6分。分析“景”3分,分析 “情” 3分。]
2210分)

⑴“破”是撑破的意思,写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透明薄膜的情景,“破”传神地表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鸣”写出黄犊在平坡上乍见春草而发出欢快叫声的神态。 “破”、“鸣”两个字表现初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词人对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6分。对“破”、“鸣”的 赏析各3分。]

⑵城中桃李忧风愁雨,田野溪边荠菜花迎风开放,词人用憔悴伤残的情景与生机勃勃的景象作鲜明的对比,表现荠菜花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或:表现作者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之情。
4分。“对比”内容 2分,诗人品格或情感 2分。]

23C:动词,/介词,因为A:动词,“并,挨着的意思。B:动词,“描绘D连词,于是。)3分,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4B(①句说明用竹造屋的方法;③句表明作者不屑于声色歌舞的生活。故,①③都不能说明王禹偁“豁达自适”3分,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5C(首先,第三自然段所写的是真实的竹楼生活,并非作者想象的场景;第二,“退之暇”指公务之余,而不是“辞官以后”。3分,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6 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2分)

那不是风雅之士要做的事情,我是不赞成的
2分。大意1分,“骚人”1分。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4分)
⑵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承我的志向不断修缮它,那么也许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4分。大意1分,“幸”、“嗣”、“庶”各1分。
27.略。

5分。有明确观点2分,能使用文章材料作具体分析3分。自圆其说即可。]
28.⑴ 脚著谢公屐

2分。错、多、漏一字,该题不给分。]      
⑵示例:益友何妨去复来

3分。结构1分,句尾字平声1分,语意1分。]
29.略。

5分。话题1分,景2分,情2分;“情”“景”不一致,扣2分;仅默写古诗原句不给分。]
30略。

10分。 “艺术节”1分,“素质”1分,对仗2分,押韵3分,表意和语言3分。不以“艺术节”为话题,扣8分或8分以上]
 

附参考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它代替陶瓦,家家的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面的矮墙都毁坏了,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在那里建造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望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适宜有急雨,在这里仿佛听到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下点雪,在这里听到如碎琼乱玉的敲击声。适宜在这里弹琴,琴声清虚和畅;适宜在这里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适宜在这里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适宜在这里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悦耳的声音都是依靠竹楼形成的。
每天办完公事回来休息的时候,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焚香静静地坐在楼中,能排除世俗的杂念。这里除了江山之外,只见扬帆的船,沙洲上的鸟,天上的云烟和苍茫的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了落日,迎来了胶结的月色,此也是贬谪外地的一种乐事啊。

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是高大了;那楼、丽谯楼,华丽是华丽了,只不过是用来安置一些乐妓舞女,让她们在楼上唱歌跳舞,那不是风雅之士要做的事情,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片做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成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没有一点空暇的时间,还不知道明年又在哪里,难道我还怕竹楼容易毁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续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决 赛 试 题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考查了对诗句及字的记忆)

 
   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升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考查了对诗句及字的记忆)

 
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下面各诗句都写到“柳”,其中不是表达依恋思念之情的一句是(考查了对诗句及意象的记忆和理解)

 
A.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B.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4.下面都是孔子的名言,其中不是阐明为人处世道理的一句是(考查了对文言名句的理解)

 
A.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B.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C.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少古诗用花卉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填在下面诗句中的花名,正确的一组是

    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五月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开。        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A①蔷薇    ②榴花   ③桃花    ④杏花
B①桃花    ②木莲    ③蔷薇    ④榴花 

C①蔷薇    ②杏花    ③木莲    ④榴花
D①桃花    ②榴花    ③木莲    ④杏花

(考查了对诗句及意象的记忆和理解)
 

6.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千门万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考查了对诗句及其所含文化常识的理解)

 
7填入下面五言律诗横线内的诗句是(考查了对诗的韵律的感受和对诗的整体理解)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A.泣尽弓剑前       B.飞血溅林梢      C.卧埋淮海边       D生儿不象贤

8.下面是李清照《永遇乐》的上阕,依次填入 ① ② 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考查了对诗的韵律的感受和对诗的整体理解)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A.①春意知几许             ②这次第岂无风雨
B.①春意知几许             ②次第岂无风雨

C.①春意都知几许           ②次第岂无风雨
D.①春意都知几许           ②这次第岂无风雨

9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考查了对诗的韵律的感受和对诗的整体理解)
   ①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绿树浓阴夏日长  ③楼台倒影入池塘   ④水晶帘动微风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10下面是元代散曲作家白朴的《天净沙》,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考查了元曲的韵律和叙事的逻辑顺序)

①淡烟衰草孤村  ②雪里山前水滨 ③半庭新月黄昏  ④一声画角谯门 ⑤竹篱茅舍
A.③①④⑤②    B.②①③④⑤    C.④③②⑤①    D.④⑤②③①

二、(20分,每题2分)(考查了对情境中诗句的记忆)
11苏轼的《赤壁赋》中感叹人的生命渺小的句子是                                   

12写出李白《苏台览古》中有关“月亮”的诗句                                   
1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撰写《史记》的目的的句子是:                     

                                         
14古人以考中科举为人生一大快事,孟郊在《登科后》就写到:“                         

                              ”,表现自己无比欢欣的心情。
15姜夔《扬州慢》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烘托。杜甫《蜀相》中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是:                                              

读下面材料,完1617题。(考查了对诗句及其与前人诗句之间的承传关系的记忆)
下面周邦彦《西河》一词化用了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诗句,请依次写出这两首诗中的相关诗句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16.《石头城》:                                              

17.《乌衣巷》:                                              
18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拨动诗人的心弦。读苏轼《定风波》中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可领略词人的旷达与豪迈;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便感到词人无尽的愁思和凄凉;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深巷明朝卖杏花”,能体味到一种清闲与淡然。

19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两句诗:“                                       ”,表达了自己矢志报国的情怀。
20在古人眼中,“君子”受人敬仰,而“小人”则为人不齿,古文中有许多名句表达了对这两种人的看法,请你写出其中一句:                      

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   1

  

三、(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1两首诗分别写了边塞怎样的景色?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考查了对诗的理解及鉴赏)
 

2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从思想内容或者艺术手法角度,说说你的理由。(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考查了对诗的理解及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②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居黄州而作。
23.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4分)(考查了对诗的理解及鉴赏)

 
24.古人评论此词“寓意高远”,请结合词的下阕,作具体赏析。  6分)(考查了对诗的理解及鉴赏)

 
四、(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急欲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改动)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怀王封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因救赵途中畏缩不前,羽杀之。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怀王,项羽称霸后尊他为义帝。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举兵而攻之               因:趁此     

       B项羽果不信钟离昧等      :怀疑
C.见楚使,即惊曰             详:通“佯”,假装。

D其不早耳                 恨:怨恨
2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属于实施陈平“反间计”内容的一项是                 3分)

 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② 顾楚有可乱者            
③ 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④为太牢具,举进

⑤ 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⑥ 项王果大疑亚父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

27.下面对苏轼《范增论》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用《易经》、《诗经》中的话语,意在说明范增应把握时机及早离开项羽。

B.范增最终离开项羽,根本原因是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而对范增失去了信任。
C.选段对历史人物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说服力很强。

D范增拥立义帝,意在为项羽收买人心,如同陈胜借助项燕、扶苏,是一种谋略。
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3分)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3分)

29.有人认为范增不应该离开项羽,应有君臣之义,臣应当为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人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视主而侍”,请结合上面两个文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分)
五、(20分)(考查了根据题目写作诗词、对子的能力——运用能力,及诗词格律、对仗的

常识)
30某学校新修了一座教学楼,命名为“文德楼”。学校向全校教师征求对联,要求将“文”“德”二字分别嵌入其间。语文老师写出了上联“十年树木化满园桃李”,如果你是一名政治老师,请你对出下联。下联是:                                       4分)

31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课文《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原标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又如《失街亭》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和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的标题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选取其中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6分)

材料一: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                            卖骏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接连)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32请以南方春天特有的景物(如山水、植物、动物等)为意象,创作一首体现南方初春特色的诗(或词)。在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10分)
⑴ 写一首绝句,诗题自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考查了根据题目吟诗作对的能力——运用能力,及诗词格律常识)

 
⑵ 仿照下面示例,写一首《渔歌子词,题目可不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考查了根据题目吟诗作对的能力——运用能力,及诗词格律常识)

 
 

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0分)

1DA.应为“脉脉不得语”;B应为“舞榭歌台”C应为“蓝田日暖玉生烟”)
2C(“勾”应为“钩”)

3A出自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讽刺了当时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的丑态,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B.出自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诗中的“丝不断”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的惜别之情C.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抒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D.出自李白的《塞下曲》,“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简称,表现了春天边塞艰苦的环境,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4. D[句意:(对任何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阐明了“教”与“学”的方法及态度,不是谈论“为人处世”道理的。A.句意:可以与他说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掉友人;不可以与他说话却与他说,就是浪费言语。B.句意: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C.句意: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5D(⑴出自宋代汪藻的《春日》;⑵出自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花于五月开放,温庭筠有诗句“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明代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中有诗句:“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⑶出自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木莲又名木芙蓉,金秋开放;⑷出自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
6A(⑴出自王安石《元日》,“桃符”是古时习俗,春节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压邪;⑵出自唐代张封建《竞渡歌》,农历五月五为端午节;⑶出自宋代高菊涧的《清明》;⑷出自唐人姚合的诗,因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⑸出自李商隐《月夕》,中秋节又称“月夕”;⑹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元宵节有点放花灯的习俗;⑺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⑻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7D(根据格律诗的对仗和押韵特点及诗歌的背景知识来判断。其中,“蜀先主”指刘备,“得相”指刘备得到了孔明的辅佐,“生儿不象贤”指“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8B(根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牌特点来判断)

9C(根据格律诗的押韵特点可确定④为诗歌的第三句。根据诗歌内容及思路可确定其余三句的顺序:扣题点出“夏日”,由时令写起,故可以确定为诗歌的首句;③写诗人立于山亭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接下来的两句都是描写池塘及池塘周围的景色的,故可以断定③为诗歌的第二句;①承接,正因为“微风起”,才有“一院香”,故①为诗歌的第四句。)
10C(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格律特点判断:第一、二句要求字数、结构、平仄相同,且从描写景物的顺序来看,先“声”后“月”,故④③为元曲的第一、二句;《天净沙》的第四句是四字句,故可确定⑤为该曲的第四句。从内容来分析,②⑤①是写孤村冬景的,其顺序是由远而近,即②写远山,⑤①写孤村茅屋,故②⑤①为该曲的第三四五句。)

20分。单项选择,多选的,该题不给分。]
二、(20分)

1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2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1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前三字可要可不要)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15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6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或: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17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8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
19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0.例: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20分。每题2分;除13题外,每横线 1分;13题答对一横线不给分,答对两横线1分,答对三横线2分;凡错、漏、多一字,该横线不得分。]

三、(20分)
21陈诗描写了边塞上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的恶劣环境,但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猎猎的红旗在皑皑的雪山上飘扬,表现出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了将士们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描写了边塞“秋月”下响起琵琶声的凄清景象,烘托边关将士们背井离乡的悲怆愁绪,表达他们悠长哀婉的思乡之情。

4分。每首诗各2,其中,分析“景”1分,分析“情”1分。]
22略。   6分。有明确观点2,能运用诗句作具体分析4。自圆其说即可。]

23这二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4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4“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怨,以此寄寓作者贬谪黄州的孤寂处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表达作者虽遭贬谪却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6分。联系诗句分析寓意6分,其中,“处境”3分,“心境”3分。]

四、(20分)
25D(“恨”应解为“遗憾”)3分,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6C(①是汉军被项羽围困,汉王想割地求和;②是陈平指出施行反间计的有利条件和可能性;⑥是反间计施行的结果。故此,①②⑥都不属于反间计的内容,而③④⑤为实施反间计的具体措施和过程。) 3分,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7B(根据原文“岂必待陈平哉”“人必先疑而后谗入”,项羽不信任范增是根本原因,因为不信任,谗言才起作用。) 3分,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8任凭陈平开销,不过问他的开支情况。 3分。大意1分,“恣”、“出入”各1分。]
陈平虽然富有智慧,怎么能对没有怀疑之心的君主施行反间计呢?

3分。大意1分,“虽”、“安”各1分。]
29略。  5分。有明确观点2分,能使用相关材料作具体分析3分。自圆其说即可。]

五、20分)
30示例:百年树人德育全校彦英   

4分。结构1分,句尾字平声1分,语意1分,第五字为“德”字1分。]
31示例:材料一:薛谭学讴未穷欲归,秦青高歌使徒谢反。

材料二:卖马三旦无人问,伯乐一顾价飙升。
      6分。结构3分,语意3分。]

32略。10分。绝句:句数1分,押韵4分,表意5分。词:字数句数1分,三、四句结构2分,押韵3分,表意4分。
参考译文:

第四大题(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以后楚军紧急进攻,切断了汉军的运粮通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围了很长时间,汉王深感忧虑,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与楚军讲和,项王不答应。汉王对陈平说:“天下乱哄哄的,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但楚军(内部)可有被扰乱的机会,项王身边刚直的臣子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不过几人罢了。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策,离间楚国的君臣关系,使他们互相产生疑心,楚国内部必定互相残杀。汉王趁机发兵进攻他们,打败楚军就肯定无疑了。”汉王认为说得对,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任凭陈平开销,不过问他的开支情况。陈平利用大量的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以后,便扬言钟离昧等众将领替项王带兵征战立下不少功劳,但最终不能割地封王,(所以)他们想和汉王联手(一起)消灭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称王。项羽果真怀疑钟离昧等并不再信任他们。项王怀疑钟离昧等之后,便派使臣到汉王那里探听(虚实),汉王用太牢的礼节欢迎项王的使臣,让人端来丰盛的菜肴。见到项王的使臣,汉王假装吃惊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臣,原来是项王的使臣!”又让人把菜肴端走,换些粗劣的饭菜给项王的使者吃。项王的使者返回,一一告诉项王。项王果然很怀疑亚父。亚父打算赶急攻下荥阳,但项王不信任他,不肯听从他的意见。亚父听说项王怀疑他,于是发怒说:“天下的形势已经定局了,君王你就好好干吧!希望恩准我辞官还乡。”亚父辞退归去,还没到达彭城,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就死去了。

苏轼说:“范增的离开,好极了!如果不离开,项羽必定要杀死范增。只遗憾他不能早一点离开罢了!
那么范增应在什么事情发生之时离开才恰当呢?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到头来因为这事失掉了天下,(难道)应当在这时候离开么?回答说:“不对。范增要杀沛公,是做臣子的本分;项羽不杀沛公,还有君王的度量。范增为什么要因为这事而离开呢?”《易经》上说:“知道事物变化的细微迹象,大概算是神明吧!”《诗经》上说:“看那下大雪的情景,首先聚集的是雪珠。范增的离开,应当在项羽杀害卿子冠军的时候啊。

陈胜得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秦太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是因为他杀了义帝。再说拥立义帝,范增是主要的谋划人。义帝的存亡,难道只是影响着楚国的盛与衰吗,其实这与范增的祸福是紧密相连的啊!不可能义帝死了,范增却能独自长久地活着的!项羽杀卿子冠军,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原因,难道一定要等待陈平离间才开始怀疑吗?物体必定是自身先腐败,然后才有蛀虫产生;人必定是自己先有疑心,然后人家才会进谗言。陈平虽然聪明,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第五大题,31题:

材料一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完,自己就以为统统都会了,便打算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给他设酒饯行。席间,秦青轻轻地击着拍子,唱了一支十分悲壮的曲子,歌声把树林都震响了,使天上飘动着的彩云也停住不动了。薛谭听了,便连忙向老师谢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

材料二译文:
有个人卖骏马,一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感觉到他的马的存在。(他便)前往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一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跟我问价。请您(去那)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我愿意付给你一天卖马的钱。”

伯乐便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一天(便让那人的)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