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作文——谈立意
【考生求助】
1.高考阅卷对作文的中心思想有哪些要求?
2.考场作文在认识上怎样才能做到不人云亦云?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目的、意图、宗旨、中心,是指作者在反映现象、说明问题、表现生活时,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最基本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见解。高考作文,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一篇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首先应做到正确与鲜明。这是对考场作文最一般的要求。正确,指一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见解能反映生活的本质与主流.对生活现象无论是赞美或批评,均有积极的意义。鲜明。指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应清楚、明确、统一.绝不含糊,更不晦涩。要力求在第一时间使阅卷者明了你的意图,使你想说的话深入人心。
立意正确、鲜明,这最一般的要求,对考生来说,相信不是大问题。有“一般”,就有“不一般”。《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这样两条要求:①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②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这两条要求,是对作文立意的高
级要求,即立意新颖、深刻。
本文先谈立意的新颖。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他将写文章与交友并论.说交友求个长久,但对待事物则图个新鲜;“新”字是天下事物的美名,写文章这件事与其他事物相比,就更是如此,更该求新。
高考写作也是这个道理,欲使一篇文章脱颖而出.非要有创新精神不可。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推陈出新呢?下面提供四种“求新”思路,请尝试之。
一、与时俱进以求新
一代有一代的文字。任何一个写作者都必有那个时代的眼光、境界。高考作文亦如此.我们应当时刻有一种时代的意识,经常问问自己:现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写怎样的文章才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站在时代的高度,及时提出并回答当代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表达对生插的认识和感悟,是文章立意新颖的第一要着。
【片段示例一】
(2002年高考北京卷试题以“规则”为话题)
《泥水里的笑容》
在小宾馆旁边的巷子里,每到夜晚,总会有几个外地来的打工者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爸爸说,他们是农民.冲破阻力从家里走出来离开土地的农民!
农民.是的,我看得出来——从他们脸上的沟壑里.分明流淌着浑浊的泥水,笑起来的时候,那泥水里像长出了稻子。我猜想,他们的喜悦,是从破了“守土地…‘守老家…‘守祖坟”的观念那一天萌生出来的!他们终于离开了“种地生娃”的传统规则统治下的那.ff土地.他们终于可以在日落之后从事有偿劳动而不是回家睡觉了!对他们而言,冲破束缚了他们一千多年前的所谓精神规则.仅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们满面春风了。
他们的喜悦令我感到的兴奋!历史书中说的——那一千多年来日复一日索然无味的农民生活终于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这个社会最顽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规则终于在被斩断枝叶的几十年后即将被连根拔起了!我怎能不快慰!我敢断言,中国的农民不会永远像过去那样穷下去,因为第一,让农民穷的政治规则变了。第二.让农民穷的精神规则也变了。
农民的命运,从他们进城来的第一个微笑开始转变。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缩影,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因打破精神规则而笑对人生的面容!
[立意点评】
本文在立意新颖方面是颇为醒目的。
首先,作者对“规则”的理解是很大气的。它已不是赛规、校规、交规的简单类推,而涉及人类发展的根本规则——如政策规定、精神束缚等意识形态的东西。细究起来,这些东西又确实是“人为规定出来的供大家有形无形中共同遵守的制度或准则”,只是一般人很难驾御这类“大规则”。本文作者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作为探讨的话题,这样一来,“规则”也便超越了庸常的意义,显得开阔、冷峻、高远并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性。
其次,作者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中存在的旧有观念既是国家政府应面对的,也是农民自身应认识到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自觉意识。使得“那一千多年来日复一
2
日索然无味的农民生活终于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这个社会最顽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规则终于在被斩断枝叶的几十年后即将被连根拔起了!”对此,作者的观点是积极且不同凡俗的。
所谓“与时俱进”,于写作者而言,是要求我们对社会生活保持敏锐的嗅觉,进而把握时代的脉搏,与生存的这个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立意新颖,首先是指立意的时代感。上面这篇《泥水里的笑容》,为我们奏响了新时代的声音。二、自出机杼以求新
“自出机杼以求新”,即用自己的眼光对生活作出独到的审视。发出独立且有价值的声音。
对于凡俗的生活,若想表现出新颖的立意,最好的办法就是选取最新、最佳的角度,表达单属于“我”的东西。歌德说过:“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正在于他有足够的心智,使一件平凡的对象现出一个有兴趣的方面来。”“平凡的对象”是我们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而“有兴趣的方面”便是我们看问题的新角度。正因变换了视角,便可能言人所未言,便可能从凡俗的生活中看出一些新的意思。
[片段示例二】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
《能哭,也是一种幸福》
其实.有的时候能大哭一场真是福气。就像我家隔壁的苗苗.他妈妈一打他。他就开始“轰炸”,把全楼震得摇动也决无停息之意,那哭声,让我心酸,却也觉得痛快.有时我也会暗地里给他加油。但像他那样哭,我这个年龄.似乎已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