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法不可违 教案1 七年级政治下教案
法不可违(说课稿)
漳州市天宝中学政治组——王廷琦
一、教学理念
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 为此,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诚如课程标准所说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要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教材中所蕴含的德性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活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框题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是对上一框题“走进法律”更进一步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2)能力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4、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5、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1、理论联系实际。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案例的分析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主导与主体相结合。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初一年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不注重效率、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本节课教学进一步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进一步作好笔记,学会圈点勾画,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
设计意图 |
||||||||||||||||||||||||||||||||||||||||||||||||||||||||||||||||
导 入 新 课 |
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 |
由幽默的歌曲导入,直观了解违法行为必然导致法律责任,引出课题 |
|||||||||||||||||||||||||||||||||||||||||||||||||||||||||||||||
讲 授 新 课 |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解疑:有同学问法律规定的那么多、那么细,我又不是学法律的,我怎么知道它是怎么规定的呢?其实这也不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去学习、了解法律,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另外,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分为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且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应该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法律是一个人行为的底线,如若突破便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道德的违反虽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处罚,但也要受到人们舆论的谴责,生活中绝大部分行为都是靠道德来作出评价的。一个行为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便是不应该做的,更不要说它不符合法律的要求了。反过来说,你的行为只要是符合道德的要求,你就不需要考虑法律的规定。 出示投影: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小结: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都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 出示投影:
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不对,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不同,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及违反国家宪法行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通过填写表格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出示投影:
那么,什么是犯罪呢?犯罪的特征有哪些呢? 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然后思考问题。
出示投影:
那么,什么是犯罪?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小结: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三个特性。 出示投影:
什么是刑法呢?刑罚就是刑法吗? 刑罚是不是刑法?请同学们继续看书,谈谈对刑罚的理解。 出示投影:
在刚才陈正平的案例中,请说出陈正平的刑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出示投影:
出示投影:
|
帮助学生理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认识提高守法意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简要阅读教材,思考两个问题,并简要分析即可。 使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与法律的不同。 通过表格的填写,学生可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违法行为的区别。 通过此案例引出关于犯罪的含义、特征及类别。 学生对此知识点能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通过此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