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的宝宝 案例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10 23:36:11

AA是一名三岁男孩,平时不爱说话,胆子小,害怕被老师注视和询问,甚至害怕受表扬时老师和小朋友赞许的目光。他拒绝和成人交谈,面对老师的提问,总是低头沉默,表现退缩,偶尔用摇头或点头表示。平时很少和同伴共同游戏。入厕也要老师提醒才敢去。

  情景1:抗拒老师

  面对新来的小朋友,老师一个个摸摸头表示喜爱,当见到AA老师想要抱抱他,他却使劲的把老师往外推,“别、别……”当老师与他亲切交谈时,AA忙把眼光转向别处,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

  情景2:吃饭等人喂,小便就摇头

  进餐时间到了,看到香喷喷的饭菜,小朋友都开始吃起来。AA则一会儿东看看,一会儿西看看迟迟不肯动手。于是老师走过来,“来,AA是个大老虎,今天的排骨真好吃”老师喂时AA就张大嘴巴。当老师走开后,AA又发起愣来。

  每次要小便时,AA都会皱着眉头揪着裤子使劲的摇头。每当这时,老师就知道他要小便了。

  情景3:裤子湿了

  还没到起床时间,AA突然坐起来,肯定有小便。我忙叫他去厕所。

  当他回来时,揪着裤子皱着眉说,“没事吧…没事吧…”我一看只是秋裤湿了一点点,“没事儿,没事儿我帮你烤烤,一会儿就干了”AA一脸紧张的而问“那,能干吗?”“在暖气上一烤肯定能干”AA忐忑不安的躺下了,再也没睡着。

  情景4:椅子不见了

  吃午点前,小朋友陆续按顺序把椅子放到桌旁。以往AA经常找不到自己搬的椅子。

  今天,AA搬完椅子,站在椅子旁迟迟不肯去洗手,老师说:“AA快去洗手吧,一会儿还要上电脑课呢!”

  AA为难的说“别人要是坐了我的椅子怎么办?”

  “你自己记住搬到哪儿了不就行了”

  “那你帮我看着吧,别让人坐了”

  “好的,我一定帮你看好不让别人坐。” AA去洗手了,不时地还回头望望自己的椅子。

    分析原因

  在生活和游戏中,经常会听到AA说“没事吧…没事吧?” 有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很平常的过去了,而到他身上都成了要紧的大事。他总有很多的事情要担心。与同龄幼儿相比,在他内心深处缺乏一种安全感。

    应对策略

  1、教师期望策略

  教师期望策略是指教师要相信孩子会不断发展,给予幼儿积极期望的策略。教师应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用自己诚挚的爱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他提出适宜的要求,当幼儿出现错误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分辨对与错。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老师的每句话、每个眼神对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他的一生可能都会产生影响。而相信他会成功,给予他积极的关注,在他们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将使他越发自信起来。

  2、伙伴认同策略

  伙伴认同策略是指通过伙伴给予对幼儿的肯定认同,使幼儿获得自信的方法。当AA拼插出飞机时,当AA大胆讲话时,教师都会引导小伙伴都会对其表示认可和夸奖。

  通过伙伴对其的鼓励、肯定,AA内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他的自信心也逐渐提高了。

  3、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策略

  成功体验对于幼儿积极自我的形成、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利用AA拍球好这一优势,我请他为小朋友进行拍球表演,还请他教小朋友。他别提有多高兴了。教师就要为幼儿创造一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幼儿建立起自信。

  4、正面强化策略

  正面强化方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行为分析理论提出。这种方法可用来矫正幼儿的各种行为问题。采用正面强化的方法,就是当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每次当AA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就予以强化。如表扬或拍拍幼儿的头、肩,有时也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发给幼儿喜欢的东西或玩具。

  5、家园有效配合策略

  家园有效配合策略是指通过家园的家访、谈话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在教育行为上积极的配合。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工作,沟通幼儿情况,能够与家长达到教育观念上的共识。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与评价,会使幼儿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六、效果

  通过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三个多月后,我们欣喜地看到,AA有了明显的进步,AA在画画时有了自信敢动笔了,他已经能够和老师、小伙伴进行交流了。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