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空气的存在(科学华师大版七下教案).doc
第二章 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存在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有质量,并能用实验方法证实;能列举几个空气的用途。
2)通过实验感受、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能用简单的实验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能例举几个应用大气压的事例。
3)通过活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运动,了解室内空气的对流的简单过程。
4)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培养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
教学重点:空气有质量,大气压的存在
教学难点:大气压存在的探究
教学过程:
引入部分:呈现一个空烧杯,提问杯内有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呈现课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实验举例:①一个塑料袋鼓气后扎紧,然后挤压;②把一个塑料杯倒扣在水槽中,围成一段气柱,用针刺破杯下沉空气逸出水面上升.)
一、空气有质量。
提问: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具有质量呢?
讨论:1.分组讨论能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探究方案。
2.交流。
3.确定最佳方案。
4.师演示课本中的活动装置。(录象)
(教师可直接指出空气是物质,物质有质量.提出:你如何用事实来说明空气有质量?呈现课题:空气有质量,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方案(方案内容:器材、实验方法,从什么实验现象来说明空气有质量),汇报交流分析后确定最佳方案,然后按课本图
板书:1、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
2、空气的用途:
分小组(4—6人)讨论,展开比赛,哪个小组能说出空气的用途最多就获胜.
讨论前先不要展示课本图片,这会禁锢学生思想,不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用途例举:(1)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2)形成风、云等天气现象
(3)物质燃烧需要空气(4)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需要空气(5)飞行、滑翔、帆船的运动需要空气 (6)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
二、大气压的存在。(第二课时)
活动:1.覆杯实验
①课前先布置——用一张硬纸片、一只玻璃杯,不能用粘性物质把玻璃杯倒吸住硬纸片,上课时学生演示覆杯实验,并分析杯内水和纸片不掉的原因:地球周围有空气(大气层)包着,会对其中的物体产生大气压的作用是大气压使杯内水和纸片不掉下来。
②教师可以补充几个演示实验(如下图等)使学生更确信、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发生的现象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