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02 13:00:2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知道声音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记住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验,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演示实验,声音传播条件及声速。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幻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有实验仪器 水槽一只、铅笔、蜡烛、火柴
学生准备:橡皮筋、纸杯两只、棉线一条、(每两人做好一个土电话)尺一把、梳子一把、竖笛一支
【教学过程】
[准备引入]
放一段有关聋哑人的生活片段。讨论:与你的日常生活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课题揭示]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没有声音的世界将是一个可怕的世界。
举例:让学生举出一些没有声音的场所或星球。(月球、太空、宇宙飞船)
设问: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
 [新课展开]
一、声音的发生和声源
小实验1:让学生用手头的橡皮筋按书上实验描述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填写书上有关空格。并增加一步:当皮筋停止振动后,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有做怎样的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
小实验2:让学生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它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
小实验3:让学生用一把梳子,想办法让其各梳齿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出声音时,梳齿的现象。当梳子的齿停止振动时,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出的。
亲身体验: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然后完成书本上的空格:
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吗?
实验设计:你能否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你如果有机械手表可以将手表放于桌面上,然后将耳朵贴着桌面听声音)。
小实验4:桌面能传播声音吗?按书本上实验设计两人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空格。
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轻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你能听到敲击声吗?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小实验5:用土电话打电话:请一个学生对着杯子轻声说一句话,让对方同学听,最后让对方同学说出话的内容。
分析土电话:你认为是什么物体将声音传到对方耳朵的?
实验小结:请你根据上述两个实验总结,除了空气能传播声音,还有哪一类物质也能传播声音?
引导: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针对这个结论,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设计实验:四人为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演示: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教师演示:将一个小灵通置于盛有水的玻璃缸中,用另一只手机拔通小灵通,让学生观察,能否听到铃声?
分析:让学生分析小灵通的铃声通过几种物体才传到人耳的?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二、声波
实验演示:用口径较大的音响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发生什么现象?你看到烛焰发生什么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你作如何解释?烛焰发生偏转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_____________。
模拟实验: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


象? 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
解释: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
分析讨论:请你用水波实验的现象来解释,烛焰发生偏移的原因?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空气中的烛焰振动。
深入思考:根据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空气、水能传播声音和刚才的两个实验现象,请你分析:物质传播声音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
演示实验证实:音叉共鸣,另一音叉弹起乒乓球。
声波: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声波。
声波的应用:超声波粉碎仪、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声呐。
三、声音传播的快慢
    1、温度: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温度上升1℃,速度提高0.6m/s
    2、介质:固体  液体  气体(由快到慢)  (读P10图1-15)
       对于水的三态,也是如此
    在15℃的空气中,为340m/s(记住)
【思考P10】可回家查找资料
四 、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为什么总是在离高墙或大山相当远的地方才能听到回声呢?因为高墙、大山等离我们越远,声波来回的时间就越长,回声和原来声音隔开的时间就越久,这样回声和原来的声音就分得更清楚,我们才能听到回声。我们听到一个声音以后,对这个声音的感觉,一般在0.1秒内还不会消失。如果回声在0.1 秒内就传回来的话,那么,它就跟原来的声音并在一起,加强了原来的声音。在房间里说话比在操场上听上去响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课堂小结] :
1、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
           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 传播的实质:声源的振动的传播开去。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课堂练习]:
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质?利用什么方式传播的?
2、“小蜜蜂嗡嗡叫,飞到东来飞到西。小蜜蜂和叫声是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