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二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doc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叙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虚象,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
【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虚像的物理意义。
【学习方法】
观察实验法、启发教学法、分析讨论、小组合作法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反射仪、激光手电筒、平面镜,手电筒,尺子、蜡烛、玻璃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引入
[讲授新课]
问:怎么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答:表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
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那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照镜子?(洗脸,梳头,穿衣服等)
我们为什么要照镜子呢?我们能从镜子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镜子中的你是真的另一个你吗?(不是,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结论:平面镜能成像。
师:其实在古代,就已经知道平面镜能成像,那时的人以铜为镜,整理自己的衣冠。
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把它和物理上的光学知识联系起来想过?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镜子,再仔细地观察一下,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得出:像和物左右互换,等大,等距离,正对面。
问:物体离镜子越来越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越来
越小?像的大小不变?)
我们今天就自己动手来做实验,从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来研究。
接下来,就以四人为一组,根据探究的内容,设计一个实验的方案。(学生讨论)
学生把自己想的实验方案讲出来,然后再加以纠正。
进行实验。
结 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问:这个像是怎么形成的?(简单提及成像原理即光的反射定律)
问: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会利用成像规律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吗?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笔利用对称法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平面镜的应用?
首先 ,我先给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倒影的图片。
问:为什么岸边是树和亭子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的?
(根据平面镜所成像是对称的原理来解释)
(1)成像(我们照镜子,用来梳妆打扮)
(2)改变光路
潜望镜的原理解释,请同学上来使用潜望镜。(请学生小结。)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作业本P7-8,
[板书设计]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二、平面镜
1、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等大、等距
3、应用:潜望镜
三、球面镜:凸面镜:发散作用,凹面镜:会聚作用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