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示范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8-29 08:34:18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从容说课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首先设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方程式。教材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是学习化学的又一基本功。

    本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提高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能力,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3.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综合素质。

    4.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实例,供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投影仪、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

    (2)白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沙、砂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讨论]

    [回答]

    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