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运动和力》考点精析
(答案:刹车或者减速;向左转弯)
【例题7】(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物理中考试题)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答案:A)
【考点点拨】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和运动的快慢无关;惯性在生活中有利有弊,会识别它们。
四、二力平衡
【例题8】(2008年湖北宜昌市物理中考试题)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答案:A)
【例题9】(2008年湖北孝感市物理中考试题)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推桌子未推动,是因为此时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无惯性
(答案:B)
【考点点拨】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同体、共线、等值、反向”。即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的。物体受到的是否为平衡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以保持静止状态,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另外,同学们喜欢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弄混淆,其实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亡。
五、物理方法与探究实验
【例题10】(2008年北京市物理中考试题)小娅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撤销这个力,物体的运动就会立刻停止。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娅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答案:(1)小车、长木板;(2)用力推着小车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撤销推力,小车能够继续在木板上运动。)
【例题剖析】该题看似很简单,其实它是我们教科书上的斜面实验的变形。如果我们同学们把书上的那个实验的方法搞清楚了,再利用我们身边现成的器材是不难完成这个实验的。它体现了我们物理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例题11】(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物理中考试题)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图3中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
(答案:B)
【考点点拨】本章在设计物理实验时,渗透了我们物理学中的很多重要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用到了归纳法;在引入速度的概念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在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科学推理法;在特殊物体的长度测量时,用到了累积法和化曲为直的思想等等。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方法和物理思想。
如果同学们掌握了这些考点知识和物理方法,下面精选的部分练习留给你们自己检测一下,相信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