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版必修二知能阶段检测10(含【解析】).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4 10:47:01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

11952年,我国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33.5%……,针对这种状况,国家的决策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

A.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B.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C.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

3(2012·南通月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419626月,时任中共蔚县县委副书记带领工作组和张家口地委工作组一班人,到常宁公社8个大队搞包产到户的试点工作。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倾错误得到根本纠正

C.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5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12·蚌埠月考)“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幅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30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是指(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9(2011·山东文综)右图是1980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101979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  )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不同

C.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D.与中央关系不同

11.英国《金融时报》: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2.下图是361°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一千年前,宋代发明的印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20分,第1420分,共40)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二 1953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

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2)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8)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6)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