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案12 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学案.doc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____________。
2.过程
(1)酝酿: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
(1)前提:__________。
(2)含义①大陆实行 。② 、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过程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 协商 解决香港问题。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了香港回归 的日期。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 。
(3)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②为 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原因
(1)1979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3)____________迫于形势被迫作出回应。
2.表现
(1)______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______,倡议两岸直接“______”。
(2)______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__________交流。
(3)1990年两岸分别成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______________”。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访问大陆并与________总书记会谈。
(6)2008年,两岸“三通”终于实现。
【问题思考】
辨一辨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社会主义性质。
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想一想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体会《乡愁》作者的感情,思考造成作者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考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共主要领导人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
2.什么是“一国两制”?这一方法首先是为解决哪一问题而提出的?在实践中又首先运用于哪一问题的解决?
3.我国政府对台湾和港澳的政策有何异同?
4.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联系和区别。
精讲 (1)联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区别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实施群体 少数民族聚居区 港澳台同胞
主要作用 各民族共同繁荣 祖国和平统一
享有权力 无高度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5.台湾在历史上同祖国有三次分离。
(1)第一次分离是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
(2)第二次分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年回归祖国。
(3)第三次分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分离和前两次分离有何本质不同?
6.目前,两岸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但台湾与大陆仍处于分离状态。你认为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反对分裂势力破坏祖国统一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制定了哪两部法律?
“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高度灵活性。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推动下,我国已经顺利实现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目前,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在台湾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的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问题能够解决,祖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实现!
一、选择题
1.(2011•锦州模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转变的有利条件是( )
①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 ③中美建交,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④台湾国民党当局要求缓和同大陆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1•长春模拟)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
3.(2011•鞍山模拟)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 )
A.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
D.得到了成功实践
4.(2011•咸阳模拟)“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5.(原创题)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6.(2011•济宁模拟)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愿望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7.(2011•德州模拟)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增派军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支援前线。当时台湾海军未加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这说明台湾当局( )
A.拥护“一国两制”
B.希望与中共结成军事同盟
C.认同一个中国
D.欲放弃“台独”实现国家统一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