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必修二).doc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高考说明、考试范围】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24年,美国的黄金总额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2.爆发的标志(导火线):
世界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 ①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②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③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几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共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 |
①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② 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
③ 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对策: 提高关税——阻止进口 实行货币贬值——增加出口 |
(2)直接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生产和销售
具体表现在:
①贫富差距过大:
②信贷消费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矛盾更尖锐。
③股票投机过度: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使矛盾激化。
5.危机的特点:
(1)来势凶猛;(2)范围广;(3)持续时间长;(4)破坏力巨大。
6.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1)局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2)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C、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杯水车薪
1.胡佛政府上台:第31届总统胡佛(1929—1933年)
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
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
2.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3.结果
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认识
(1)垄断的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3)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济战略。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影响
(1)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危机的教训
① 繁荣与危机总是相关——防患于未然。
②国家和政府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
③ 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潜伏着经济、政治危机 。
(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