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区“一检”历史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2-24 10:53:56

2009届高三区“一检”历史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金台区教研室  李双勋

 

金台区高三阶段检测历史试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史内容,包括选择题34道51分,非选择题4道49分,共计100分。试题注重了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并注重创设历史新情景,适度介入社会热点问题。试题结构、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特色明显,有一定的高考模拟导向作用,总体较好。

一、特点

    1、 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作为高三前期的阶段性考试,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注重试题的覆盖面,每一个章节都有命题,并注意从学科内综合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

    2、体现新课改理念,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别注重新情景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这次试题在这方面做了尽力尝试,在考查以上基础主干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渗透着对相应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着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判断考查。

    3、 注重学科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注意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考生基本的再认再现能力之外,在第Ⅱ卷非选择题中考查了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迁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包含了历史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4、关注社会现实进行命题是历年来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试题从更高、更宽的“面”上来设计问题,关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族关系、奥运会等社会热点。

    5、取消专题式选择题。专题式选择题不利于扩大历史知识考察的覆盖面,2007年高考题选择题只留一个专题式题组,2008年高考题选择题都是单题。这种命题形式,引导学生要注意全面复习,是高考试题的趋势所在。

6、从考点分布上来看,各方面内容均有涉及。考虑到各校教学进度不一,明清史部分涉及内容较少,也没有命制大题。

二、对非选择题的抽样分析

第35题。此题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相关问题的考查。提供了两段阅读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题学生平均分5.2分,难度0.43。学生存在问题主要是:

第(1)小题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原因不到位,大多数学生考虑不到商业对政治的影响,说明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还有些欠缺。

第(2)小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生产方式的特点搞不清楚,特别是知识体系线索掌握较差,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不清楚。

第(3)小题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说明,但学生不能用历史思维去思考材料的有效信息,显然不能与所学知识很好地结合。

第36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文化繁荣的相关知识。做此题的关键在于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并进行概括梳理。本题学生平均分6.3分,难度0.53。学生存在问题主要是:

第(1)小题,多数学生考虑不到周秦以来历史文化积累对唐文化繁荣的影响。第(2)小题,近半数学生竟然答不出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看来学生仍然存在知识的死记硬背现象,在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上能力还欠缺。第(3)小题,多数学生存在审题不严的现象,对题目设置问题需要回答的内容理解不全面,不能答出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的影响。

第37题通过不同时代的人对长城的评价,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不同时代历史特征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理解文言文材料。此题学生平均分7.66分,难度0.64。学生存在问题主要是:

第(1)小题,理解材料没有明确到“秦亡的原因在于暴政”;对不同人的看法的叙述层次不清,混为一谈。第(2)小题,主要存在阅读障碍,理解不了材料意思,并且答题语言组织混乱,相同点和不同点混在一起。第(3)小题,部分学生自由发挥太多,这道题还不是很开放的题目,学生观点需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还存在不能史论结合论述和口语化太多的问题。

第38题主要考查了宋元时期民族关系问题。此题学生平均分6.32分,难度0.49。学生存在问题主要是: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基本能答出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推动作用,但部分学生答案不全面,不能具体答出“生产技术”、“政治制度”等内容。第(2)小题,许多学生对比相同之处不够正确。回答第二问不能上升到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高度。第(3)小题,突出问题是不会提炼材料观点,不会正确评价,故失分较多。说明学生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评价能力还须加强训练。

总的说来,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仍然是老问题:基础不扎实、线索不清楚、记忆不准确、定位不恰当、分析不全面、理解不到位、联系不紧密、运用不灵活、层次不分明、语言不简练、字迹不整洁。

 

附:

选择题答题情况统计     考生人数:  238

(全区261----500名之间)

题号

 

题号

1)

93.3

5

1.7

0

 

18)

1.3

10.5

0.8

87.4

2)

1.3

75.2

1.3

22.3

 

19)

8

11.3

66.4

14.3

3)

52.1

0.4

47.1

0.4

 

20)

18.9

5

72.7

2.9

4)

5.5

1.7

9.2

83.6

 

21)

2.9

4.2

0.8

92

5)

26.5

70.6

1.3

1.7

 

22)

87.4

1.7

1.3

9.2

6)

0.4

0.4

4.2

95

 

23)

0.8

73.5

16.8

8.4

7)

9.2

87.4

0

3.4

 

24)

2.5

9.7

1.7

85.3

8)

0.4

23.1

2.1

74.4

 

25)

7.1

72.7

2.1

17.6

9)

20.2

20.6

49.6

9.2

 

26)

95.4

2.1

1.7

0.8

10)

10.9

23.1

21

44.5

 

27)

31.5

28.6

16

23.1

11)

1.3

94.5

4.2

0

 

28)

8.4

63.9

16.8

10.5

12)

95.4

1.7

0.4

2.5

 

29)

2.5

33.2

12.2

51.7

13)

6.3

26.1

57.1

10.5

 

30)

35.3

37.8

10.1

16.4

14)

40.8

45

12.6

0.8

 

31)

2.1

2.1

36.1

59.2

15)

90.8

4.2

0.4

4.6

 

32)

9.7

83.2

2.5

4.2

16)

11.8

9.2

11.8

67.2

 

33)

82.8

5.9

5.9

5.5

17)

16.4

1.3

14.7

67.6

 

34)

2.1

45.8

50.8

0.8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