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专题--东 南部沿海地区
中国区域历史之东部南部沿海地区
注:含中国东部南部沿海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台湾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四个区域的历史知识,包括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部分。
一.知识归纳
新课标版
1.中国环渤海地区
(1)从汉至
(2)
(3)从汉至元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鸦片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不久,英法两国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5)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但因孤军深入而失败。w.w.^w.k.s.5*u.c.#o@m
(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在黄海大战,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在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下,八国联军先受挫收缩后增援得逞。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并在北京紫禁城内立司令部。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共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7)辛亥革命: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