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专题--东北 西北 西南地区
中国区域历史之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注:含中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三个方位的历史知识,包括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部分。
一.知识归纳
新课标版
1.中国东北地区w.w.^w.k.s.5*u.c.#o@m
(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领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的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一部分投诚,长春解放。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首批获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东北辽宁的大连。第二批获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东北地区的营口、长春、沈阳、哈尔滨。
2.中国西北地区w.w.^w.k.s.5*u.c.#o@m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①农业: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发展到西汉后期即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②手工业: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③经济政策: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时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讽喻诗。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w.w.^w.k.s.5*u.c.#o@m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中查找“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专题--东北 西北 西南地区”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专题--东北 西北 西南地区”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专题--东北 西北 西南地区”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历史》专题--东北 西北 西南地区”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