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25 21:20:15

〖课程标准〗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理念〗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杩槎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