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4-09 22:55:3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把统一的主线抓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王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王的功与过,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1)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示等直观手段,通过古今有关史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认识,分化、解决重点。

(2)    难点:对秦始王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让学生收集史料,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摸索出评价人物的几点标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秦始王统一天下及其暴政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对具体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但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课室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多媒体显示变法的历史功用,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     新课讲授过程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板书)

(2)人物:赢政(板书)

(3)都城:咸阳(板书)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板书)

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过渡: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多媒体演示图表:

 

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板书)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板书)

让学生想一想:¨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币去买米……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并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失败乃成功之母

提问:这句谚语用的是哪一种字体?(隶书)教师讲述课外小故事:隶书的由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演示各国所采用的不同的文字,并分析文字不统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统一文字这项措施的正确性。

3、焚书坑儒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焚书坑儒的经过,让学生谈谈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