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06 20:49:29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一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从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三个方面去分析,在学习的同时,注意与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关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二是伊斯兰教的兴起,主要掌握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及经典;三是阿拉伯帝国,主要掌握阿拉伯半岛统一→帝国建立→扩张→繁荣→衰微→覆亡这样一条基本线索,理解伊斯兰教建立与阿拉伯统一之间的关系以及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本课的重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疑难点拨

    本课的难点是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及其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内部分化日渐明显,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经济严重受损,社会秩序动荡。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希望半岛实现统一,于是,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关于只信仰真主安拉,不再信仰别的神的主张,对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

     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      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2、“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武士阶层形成                   D、大贵族势力专权跋扈

3、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是(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1世纪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A、穆罕默德        B、耶稣         C、释迦牟尼       D、汉穆拉比

5、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古兰经》      D、《道德经》

6、阿拉伯帝国极盛时首都在(     )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麦加           D、巴格达………………………………【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