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解放战争 九年级历史教案
[学法指导]
1、利用单元知识结构总体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2、利用表格的方法把各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3、结合人民解放战争的性质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蒋介石发动的是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必将遭到人民的反对,最终注定会失败。
[考点透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军解放南京等历史史实;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迅速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随着海峡两岸政党往来密切,重庆谈判将成为中考的热点。
[难点解析]
1、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2、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作战目的有什么不同?
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部队的最后决战,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渡江战役的主要目的在于彻底的消灭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在全国的胜利。
[典例精析]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